發蒙振落的意思、發蒙振落的詳細解釋
發蒙振落的解釋
揭開蒙蓋物,搖掉将落的枯葉。喻輕而易舉。《史記·汲鄭列傳》:“﹝ 汲黯 ﹞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説丞相 弘 ,如發蒙振落耳。”《資治通鑒·漢武帝元狩元年》引此文, 元 胡三省 注曰:“發蒙,謂物所蒙覆,發而去之;振落,謂木葉将落,振而墜之;皆言其易。” 明 張煌言 《北征錄》:“我以艨艟竟趨 鄱陽 ,號召義勇,何不可者。若 江西 略定,迴旗再取四郡,發蒙振落耳。”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 禮王 何罪,公乃羅織至此,使宗藩斥革如發蒙振落,吾儕外臣,何足道也。”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若一切許其登録,鋭意奬進,則去此如發蒙振落。”
詞語分解
- 發蒙的解釋 啟發蒙昧,後也指教兒童、少年開始識字讀書詳細解釋.啟發蒙昧。《易·蒙》:“初六,發蒙,利用刑人。” 孔穎達 疏:“以能發去其蒙也。” 漢 枚乘 《七發》:“發蒙解惑,不足以言也。” 唐 劉長卿
- 振落的解釋 謂葉将枯而震之使落。《史記·汲鄭列傳》:“ 淮南王 謀反,憚 黯 ,曰:‘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至如説丞相 弘 ,如發蒙振落耳。’” 晉 張華 《勵志》詩:“涼風振落,熠燿宵流。” 明 陳子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成語“發蒙振落”的詳細解釋:
釋義
“發蒙振落”指揭開蒙在物體上的遮蓋物,搖落即将掉下的枯葉,比喻事情輕而易舉即可完成。核心含義強調操作的簡單性,常形容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毫不費力。
出處與典故
源自《史記·汲鄭列傳》:西漢名臣汲黯為人耿直,敢于直谏。漢武帝曾評價他勸谏丞相公孫弘的難度“如發蒙振落耳”,意指說服對方如同揭去覆蓋物、搖落枯葉般簡單,突顯汲黯的辯才和直率。
結構與用法
- 拼音:fā méng zhèn luò(注音:ㄈㄚ ㄇㄥˊ ㄓㄣˋ ㄌㄨㄛˋ)。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中性色彩,多作謂語或賓語。
- 近義詞:輕而易舉、易如反掌、發蒙振槁。
典故背景
汲黯在漢武帝時期任主爵都尉,以直言著稱。面對權臣公孫弘,他常直言不諱,漢武帝認為其谏言對公孫弘而言“如發蒙振落”,既體現汲黯的膽識,也暗含對公孫弘易于說服的評判。
例句與應用
- 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如發蒙振落般豁然開朗。
- 解決這類技術問題對他而言,簡直是發蒙振落。
該成語通過具體動作比喻抽象難易程度,既可用于日常表達任務的簡易性,也可在文學中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其曆史背景與人物故事進一步豐富了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蒙振落(fā méng zhèn luò)是一個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原本無知無識,經過學習和曆練後變得聰明和有才能。下面來逐一解析這個詞的各個方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發:部首為發,總筆畫數為五。
- 蒙:部首為艹,總筆畫數為13。
- 振:部首為扌,總筆畫數為9。
- 落:部首為艹,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發蒙振落》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文觀止》中的一篇文章,用來描述一個人從無知到有智慧的轉變過程。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每個字的形狀和結構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通常來說,"發"字的寫法會更加簡潔,"蒙"字的草書形态可能更加隸屬于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振"字的構造會更加複雜,"落"字則可能更加接近楷書的形态。
例句:
- 他從發蒙振落,一步步成為了一個優秀的科學家。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努力學習,任何人都有可能發蒙振落。
組詞:
發達、發展、蒙受、振奮、落下、落實等。
近義詞:
啟蒙、開發、覺悟、進步。
反義詞:
愚昧、閉塞、停滞、落後。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