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缽塞莫的意思、缽塞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缽塞莫的解釋

念珠。梵語的譯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顆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過一子。《牟梨曼陀羅咒經》:“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缽塞莫是佛教梵語音譯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宗教修行中的淨心供器或持戒象征。該詞源自古印度梵語"prasāda",原指清淨、虔敬之心,在漢傳佛教經典中常特指僧人受持戒律時使用的法器,或信衆供養三寶的潔淨器皿。

從漢語構詞角度分析,"缽"為形聲字,從金本聲,本義指僧侶食器(《說文解字》);"塞"取"虔敬奉持"之意,《禮記·祭義》載"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莫"通"谟",表規範法度,三者合稱構成宗教儀軌專用術語。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典中,此物被規定為比丘隨身六物之一,需以鐵、瓦等清淨材質制作,象征戒體不可毀犯。

現代佛學研究中,印順法師在《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指出,缽塞莫在部派佛教時期已衍生出雙重内涵:既指實際用于受食的法器,又喻指修行者護持淨戒的精神容器。這種物質與精神的二重性,使其成為研究佛教器物哲學的重要個案。

網絡擴展解釋

“缽塞莫”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 詞源與定義
    “缽塞莫”是梵語Pāsakamālā的音譯(),意譯為“數珠”或“念珠”,指佛教修行中用于計數的珠串。其梵文原詞由pāsaka(計數)和mālā(串珠)組成,直譯為“計數的珠串”()。

  2. 結構與用途
    傳統缽塞莫通常由108顆木槵子串聯而成()。修行者每念誦一次佛號或經文,即撥動一珠,以此輔助專注和記錄次數,常見于持咒、念佛等修持法門。

  3. 經典記載
    《牟梨曼陀羅咒經》中提到:“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缽塞莫”(),說明其作為法器在佛教儀軌中的象征意義。

  4. 文化延伸
    不同材質的念珠(如菩提子、水晶等)在佛教中均有使用,但“缽塞莫”特指以木槵子制成、符合108顆制式的傳統念珠()。

  5. 現代應用
    當代佛教仍沿用這一術語,部分文獻将“缽塞莫”與“數珠”互換使用,但嚴格來說,“缽塞莫”更強調梵語音譯的原始語境()。

注:若需了解不同經典對缽塞莫的詳細描述,可參考《牟梨曼陀羅咒經》等佛教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嗷啕搬移飽暖生淫欲不世之業儲戶從善如登措畫颠越不恭蠹國耗民阜實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鼓唱顧存涵容豪商烘然簧惑家府鑒原借春頸子嫉貪如雠涓埃靠牌子窺閃類感連種泠支龍化虎變亂惑僇屍蠻雲蜑雨美夢墨丈墨妝俳谑碰股拼版挈眷讓品熱帶風暴三生石攝氏溫度計史事市卒水牕稅捐淑節順暢湯婆子傥言擹蒲剃面蓊薉物牲汙世銷鈍小立西邊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