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il to get or achieve what one wants] 撲不到目的物。沒有在目的地找到所要找的對象或辦成要辦的事
撲不到目的物。沒有在目的地找到所要找的對象或辦成所要辦的事。《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他便起了個賊智,把身子往下蹲,心裡想着且躲開了頸嗓咽喉讓那白光從頭頂上撲空了過去,然後騰出身子來再作道理。” 茹志鵑 《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糟,我這一趟,大概是要撲空了。”
“撲空”是一個漢語動詞,表示原本期望的事物未能實現或未能找到目标對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行動時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例如尋訪未果、計劃落空等。其核心含義包含“努力嘗試卻無收獲”的失落感,如《兒女英雄傳》中描述躲避攻擊時“撲空”的場景。
詞語結構
使用場景
常見于以下情境:
例句參考
近義擴展
類似表達包括“落空”“白跑一趟”等,但“撲空”更強調主動行動後的無果而終。
總結來說,“撲空”既可用于具體行動(如找人未遇),也可形容抽象期望的落空,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動态過程與結果缺失的雙重含義。
《撲空》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具有多重意義。它可以作為動詞,表示撞擊空氣,沒有實際效果,也可以表示錯誤地估計或判斷某種情況,導緻失敗。
拆分部首:扌(手)+ 巴(巴)
拆分筆畫:共由9筆組成
來源:《撲空》是中國古代俗曲之一,歌詞中用以形容出拳沒有擊中敵方,手勁實則落于空中的情況。逐漸演變成為表示失敗或失誤的意思。
繁體:撲空
古時候漢字寫法:乃(手)+ 巴(巴)
例句:他在與對手拳擊的時候,出拳太早,撲空了。
組詞:撲滅、撲殺、撲通、撲倒、撲騰
近義詞:空擊、空出拳、空耳、誤判
反義詞:擊中、實打、正确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