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使四時調和有序。《漢書·宣帝紀》:“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協寧百姓,承天順地,調序四時。”《舊唐書·文宗紀下》:“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調序四時,導迎和氣。” 吳楊夔 《複宮阙後上執政書》:“ 舜 承 堯 禪,當太平至理之後,猶且放四兇,舉八元八愷,而後百揆四門,方克調序。”
(2).樂律名。即太簇三十四律之一。《隋書·律曆志上》:“太簇:……勾芒、調序、青要。”
“調序”在現代漢語中是由“調”與“序”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調整順序或次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調”為動詞,表示“調整、調配”;“序”為名詞,指“排列的先後位置”[1]。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延伸用法:
語言學範疇
在語法研究中,“調序”指語言單位在句子中的位置調整,例如漢語倒裝句中的語序變化。語言學家呂叔湘在《中國文法要略》中指出,語序調整可改變句子的強調重點,如“昨天我去了公園”調序為“我昨天去了公園”,時間狀語位置變化引發語義微調[2]。
社會應用領域
在行政管理或工作流程中,“調序”指對計劃、任務等次序的重新編排。《行政管理學辭典》收錄該詞為專業術語,強調其“通過優化次序提升效率”的功能,例如交通信號燈配時方案調整、會議議程順序變更等場景[3]。
文學創作手法
《文學描寫辭典》将“調序”列為叙事技巧之一,指作者刻意打亂時間線或事件順序以增強表達效果,如魯迅《狂人日記》采用非線性叙事結構,即通過調序強化文本張力[4]。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呂叔湘. 中國文法要略. 商務印書館, 1982.
[3] 行政管理學辭典. 人民出版社, 1997.
[4] 文學描寫辭典.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4.
“調序”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常見解釋:
若您有具體語境(如翻譯理論、編程問題等),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進一步解釋。當前解釋基于術語的通用含義分析。
拜領悲激搏髀察惠遲徊不決踟蛛傳袋蹈矩循規犢木子耳圈咡絲感皇恩革慮貢金騧骝光前啓後翰屏赫爔冱嚴架殿江曆撿式及己季年進圍巨室酷寒亭岚峰雷填聯佩離遷門眷腼貌秘引鉗勒起急窮歲期中考試鵲畫弓軟心腸射潮沈光香攝主十二嗜痂侍問私貼頹運吞食邷兒蟃蜒畏敵如虎溫誠無從置喙嗚囔陷本鄉從香脂仙人掌霄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