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read a needle] 使線的一頭通過針眼
亦作“ 穿鍼 ”。 1.将線穿入 * 。 北周 庾信 《對獨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
(2).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穿七孔針向織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賦》:“海人支石之機,江女穿鍼之閣。” 明 何景明 《七夕》詩:“閨中擣素思關塞,樓上穿針待女牛。” 冰心 《寄小讀者》二四:“席散後,我忽憶未效穿針乞巧故事,否則也在黑暗中撮弄她們一下子,增些歡笑。”
“穿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字面含義
指将線的一端穿過針眼的動作。這一解釋源于北周庾信的詩句“燈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針覺最難”,強調動作的細緻與難度。
傳統風俗含義
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節)的習俗中,婦女會通過“穿七孔針”向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稱為“乞巧”。這一風俗在唐代王勃、明代何景明的詩詞及冰心的散文中均有提及,體現了文化傳承。
比喻用法
衍生出“穿針引線”的比喻義,形容在雙方之間起聯繫、撮合作用,例如“中介人穿針引線促成合作”。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