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遲的意思、持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遲的解釋

猶豫。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澶淵之幸》:“ 澶淵 之幸, 陳堯叟 有 西蜀 之議, 王欽若 贊 金陵 之行,持遲未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持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拖延、猶豫不決,常用于描述行動或決策上的耽擱。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持:指持續、延續;遲:指時間晚、拖延。二者結合表示“因持續拖延而導緻耽擱”。
    • 在曆史文獻中,如宋代孔平仲《孔氏談苑·澶淵之幸》記載的“持遲未決”,即形容決策時的猶豫不決。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

    • 描述個人或群體因遲疑而延誤事務,例如:“面對重要計劃時持遲不定,可能錯失良機。”
    • 曆史事件中記載的争議性決策,如宋代遷都争議的案例。
  3.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拖延、躊躇、遲疑。
    • 區别:“持遲”更強調因持續性的猶豫導緻結果拖延,而“拖延”僅側重行為本身。
  4. 權威性說明
    盡管部分網絡資料(如-6)标注其為普通詞語,但高權威來源明确将其歸類為成語,建議優先參考此類信息。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孔氏談苑》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遲的意思

持遲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持續的拖延或延遲。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在行動、決策或完成任務時的遲緩和不積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持遲由手部字旁“手”和“遲”組成。其中,“手”是部首,“遲”是實體部首。筆畫上,“手”部共有4畫,“遲”部共有8畫。

來源

《持遲》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衛風·後庭》:“持遲子兮,無度日昌。” 這句詩的意思是指女子拖延(持遲)不嫁,荒廢時間,沒有規定的日期。

繁體字

持遲的繁體字為「持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今有所不同。持遲的古時候字形為「持遟」。

例句

1. 他總是持遲不決,導緻我們錯過了很多機會。

2. 她的行動總是持遲,從不按時完成任務。

3. 這個項目的進度一直持遲,已經延期兩次了。

組詞

1. 持久:長時間保持不變或存在。

2. 拖延:延遲或推遲行動或任務。

3. 延遲:推遲原定的時間或行動。

近義詞

1. 延誤:推遲或拖延行動或任務。

2. 慢性子:形容性情慢、行事遲緩的人。

反義詞

1. 輕快:行動敏捷、快速。

2. 迅速:動作迅捷、速度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