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棠棃 ”。1.俗称野梨。落叶乔木,叶长圆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实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点。可用做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蔽芾甘棠》:“甘棠,今棠棃,一名杜棃。” 唐 元稹 《村花晚》诗:“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 清 龚自珍 《说昌平州》:“其木多文杏、苹婆、柿、棠梨。”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棠梨》。
(2). 汉 宫名。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下 棠棃 ,息 宜春 。”《汉书·扬雄传上》:“回车而归,度 三峦 兮偈 棠棃 。”参见“ 棠梨宫 ”。
棠梨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植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1. 基本属性与分布 棠梨(学名:Pyrus betulaefolia),别名甘棠、野梨、杜梨,属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等省份,常见于山坡、杂木林等温暖湿润环境。
2. 形态特征
3. 生长习性与用途
4. 药用与食用
5. 文化意义 古称“甘棠”,《诗经》《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记载,常被赋予坚韧、奉献的象征意义,如《诗经·召南》以“蔽芾甘棠”赞颂德政。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栽培技术或具体药方,可参考《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专业文献。
《棠梨》是一个成语,意为找不到准确或恰当的形容词或形容词词语。
《棠梨》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棠梨》最早出现于《淮南子·说林训》一书中。它描绘了一个人看到梨树却称之为棠树的情景,进而引申比喻称形容词或形容词词语无法准确而确切地描绘某个对象或情景。
《棠梨》的繁体字为「檉梨」。
在古代,「棠梨」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通常用「湯棺史」来表示。
以下是一些使用《棠梨》的例句:
他的表演之棒,真是《棠梨》无法言传。
这部小说中的情节太复杂了,用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来概括是不够的,可以说它是《棠梨》难以形容。
与《棠梨》相关的组词有:棠棣(意为梨树)、棠棣之慕(意为形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与《棠梨》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形容词无法贴切、形容无法捕捉、形容不准确等。
与《棠梨》意思相反的词语是:形容准确、形容贴切、形容明确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