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論诘的意思、論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論诘的解釋

論辯诘問。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 岑君 論詰亹亹,聽者忘疲。”《新唐書·李紳傳》:“ 紳 愈 果不相下,更持臺府故事,論詰往反,詆訐紛然,繇是皆罷之,以 紳 為 江西 觀察使。” 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時諸儒以觀心空寂名學,徒默視危拱,不能有論詰,猥曰‘道已存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論诘”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論”與“诘”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可結合古代及現代用法分層次解析:

  1. 詞義分解

    “論”本指分析事理、陳述主張(《說文解字》釋為“議也”),引申為議論、辯證;“诘”原指追問、責問(《玉篇》釋為“問也”),後多用于辯論中的質詢。二者結合後,“論诘”指通過邏輯推演與言辭追問展開的學術性辯駁,常見于古代典籍中針對義理的探讨。例如《後漢書·賈逵傳》載“諸儒論诘,皆以逵為長”,即體現學者間的學理論辯。

  2. 古今語義差異

    現代漢語中,“論诘”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特定語境下仍保留“以論證與質問結合的方式探究問題”的意涵,例如哲學讨論或學術批評中“論诘其觀點矛盾”的表述(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需注意其與“诘問”“駁诘”等詞的細微區别:前者側重系統性論證與質詢的結合,後者僅強調單方面追問或反駁。

  3. 使用場景與權威文獻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獻及學術領域。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在分析“诘”字時,曾以“論诘”為例說明古代辯難傳統;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亦提及“論诘”作為古代文人論學方式的典型性。當代權威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歸納為“論辯責問”,并引用唐代劉知幾《史通》的用例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

“論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論诘”指通過辯論、追問的方式探讨問題,強調雙方在思想或觀點上的交鋒。其中:


二、詳細解釋

  1.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唐代盧照鄰在《南陽公集序》中提到“岑君論诘亹亹,聽者忘疲”,描述辯論過程引人入勝()。《新唐書》中記載李紳與同僚“論诘往反”,體現言辭激烈的争辯()。

  2. 現代語境下的應用
    多用于學術讨論、法庭辯論或政治演講等場景,強調通過提出論據、反駁對方觀點以達成共識()。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诘”的構字或五行屬性,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的美頓書卬卬表觀博措成形掣曳曳疵陋答鼓待考誕謾大晟詞大聲疾呼牒啓鼎能額定藩落風文富而不驕戈堞共命鳥構山館伴光源蠱壞鼓樂喧天呵叱皇組火竈胡疑家艱鑒湖女俠尖耍交鬪金寶牌巾車警拔可蘭經力不從心靈榇栗如幪幪鹋鹩莺暖男平峒撲冬冬清齋瓊山商務辦事處申達神仙吏試技石矩手格說到家僋佄天街土埋半截缊黂儛招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