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傥來之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非主觀努力或刻意追求而偶然、意外獲得的東西,常帶有“得之無意,失之亦不必惋惜”的意味。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内涵與用法:
基本釋義
“傥來之物”指意外得來或非本分應得的事物,強調其偶然性與非必然性。
字義拆解
組合義:偶然獲得的身外之物。
此成語源自《莊子·繕性》:
“物之傥來,寄者也。”
意為:外物偶然到來,如同暫時寄存,非人所能常保。莊子借此闡述道家“淡泊名利,順其自然”的哲學觀。
情感色彩
常見搭配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傥來之物:偶然得到或非分内應得之物。”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0卷,第789頁)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傥來之物:偶然或意外得到的東西(多指財物、名位等)。”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68頁)
《成語源流大詞典》:
“源自《莊子》,喻指非人力可強求的外物,強調淡然處之的态度。”
(來源:中華書局,2003年,第1452頁)
意外之財、不期而獲、僥幸所得
分内之事、應得之份、理所當然
此成語深刻體現道家“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警示世人:
“傥來之物不可恃,得失皆應坦然處之。”
(《莊子》哲學對後世處世觀的影響深遠,成為淡泊名利的經典表達。)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典籍,完整呈現“傥來之物”的語義源流與文化意蘊。
“傥來之物”是一個漢語成語,指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應得的財物,強調其偶然性和非刻意追求的性質。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指偶然或意外獲得的財物,帶有“非主動謀求”的意味。例如中獎、意外撿到財物等場景均可使用。
出處與哲學背景
源自《莊子·繕性》:“物之傥來,寄者也。”意為外物偶然到來,如同暫時寄存的東西,暗含道家對物質財富的淡泊态度。
用法特點
“傥”字原義為“倘若”,引申為偶然性。成語反映了古人對機緣的辯證思考:既肯定意外收獲的喜悅,又提醒人們勿執着于非分之物。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莊子》相關注解。
擺班悲憫草田持倉量斥地淡泊單峯駝當權緞匹杜耳惡聞對命二六服屦改曆高髻高了館人橫木猾長堅紐斯建寘家無鬥儲疾瘧靜流金練救生局激湧譏正卷刃涓日芵明廊廟志老家公門邊框鳴蚿潘郎鬓品竹淺隘遷賄前月樵漁切祝虬宮審時食不兼肉十分惺惺使五分蜀國弦水銀浸屬讬慫兢淘析天庖投敵頽靡外存儲器萬福網墨危樓下垂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