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曆的意思、改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曆的解釋

更改正朔。《史記·封禅書》:“ 魯 人 公孫臣 上書曰:‘始 秦 得水德,今 漢 受之,推終始傳,則 漢 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文帝 乃召 公孫臣 ,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曆服色事。”參見“ 改正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改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更改正朔”,即修訂曆法制度。這一行為在中國古代通常與政權更疊或重大政治變革相關,旨在通過調整曆法确立新的統治合法性或順應天命。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 改:意為“變更、修訂”;
    • 曆:指“曆法”,即計算時間、節氣的方法。
      合指通過調整曆法以符合新的政治或自然規律。
  2. 曆史背景
    古代中國以“正朔”(即歲首和朔日)象征政權合法性。新朝代建立時,常通過改曆彰顯“天命所歸”。例如《史記·封禅書》記載,漢文帝時期曾因“土德之應”改曆,将服色改為黃色,以對應五行學說。

  3. 引申意義
    廣義上也指對曆法體系的修訂,如調整閏月、節氣等,以更精準地反映天文現象。


應用實例


相關概念


權威性說明

盡管部分網頁(如)權威性較高,但需注意其造句示例(如“修改曆史教科書”)與詞義無關,屬現代引申誤用。建議結合古籍記載(如《史記》)理解原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改曆的意思

改曆是指修改曆法,即改變時間計算方式的行為。這通常涉及到對年、月、日等時間單位的調整,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或者修複曆法的錯誤。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改曆》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攵”和“厤”兩個部首,其中“攵”表示“撇捺”部首,而“厤”表示“廠”部首。

“改曆”一詞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改曆”一詞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皇朝經世文編》中,用來描述修訂曆法的行為。

繁體

繁體字的“改曆”為“改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經曆了多次改變。據考古學家研究,最古老的漢字形态稱為“甲骨文”,而到了倉颉造字時期,漢字形态逐漸演化為現代所見的樣子。

例句

1. 曆史學家通過研究古代文獻,了解到古人曾多次改曆。

2. 這個國家政權更疊頻繁,每次換屆都要進行一次改曆。

組詞

改朝換代、改革、曆法、改變、年曆、公曆、農曆

近義詞

調整曆法、變更時間、修改計算方式

反義詞

恢複曆法、保持原狀、不改變時間計算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