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切望。舊時書信中常用之。 宋 蘇轼 《與知縣書》之九:“兒子遂獲託庇,知幸。魯鈍多不及事,惟痛與督勵也。切祝切祝。”
(2).懇切禱告。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裡人 劉生 ……具茗果酒餚,焚香切祝,明燭就寝,屏息以伺。”
“切祝”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ē zhù,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猶切望,舊時書信常用
表示深切期望或囑托,多用于古代書信結尾,表達對收信人的殷切希望。例如蘇轼在《與知縣書》中提到“切祝切祝”,強調對兒子成長的深切期許。
懇切禱告
指以誠摯的态度祈求神明或上天,常見于宗教或民俗場景。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焚香切祝的行為,體現了這一含義。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切祝”,但可在仿古文體或特定文化場景(如傳統節慶祝福)中見到。需注意其與“切望”“祈祝”等詞的細微差别:前者更側重“深切”,後者偏重“祈願”。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混淆古今用法。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蘇轼、紀昀的相關作品。
切祝(qie zhù)是一個寓意吉祥的詞語,由"切"和"祝"兩個字組成。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切:左右結構,左邊是"刀"的變形,表示切割,右邊是"七",表示七夕節,總筆畫數為4。
祝:上下結構,上邊是"礻",表示祭祀,下邊是"主",表示主持,總筆畫數為10。
2. 來源:
切祝這個詞語源自于中國傳統文化,意思是切割不吉祥的事物,祈求好運和祝福。
3. 繁體:
切祝的繁體字是「切祝」。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切祝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例如,在篆書時期,切祝的寫法是「切祝」。
5. 例句:
切祝這個詞語常常用于各類祝福場合,比如婚禮、生日等。例如,我們可以說:“祝福新婚夫婦切祝幸福,百年好合。”
6. 組詞:
切割、切換、切實、祝福、祝賀、祝願等。
7.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祝福、祝願、祝賀。
反義詞:厄運、不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