慫兢的意思、慫兢的詳細解釋
慫兢的解釋
驚慌。《文選·張衡<西京賦>》:“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慫兢。” 李善 注引《方言》:“慫,慄也。”
詞語分解
- 慫的解釋 慫 (慫) ǒ 〔慫恿〕鼓動别人去做某事。 驚,驚懼。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兢的解釋 兢 ī 〔兢兢〕小心,謹慎,如“兢兢業業”、“戰戰兢兢”。 筆畫數:; 部首:兒;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慫兢”是一個漢語詞彙,現結合多來源信息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sǒng jīng(注音:ㄙㄨㄥˇ ㄐㄧㄥ),其中“慫”常被誤讀為sóng,正确讀音為sǒng。
- 含義:形容驚慌、膽怯或心慌意亂的狀态,可理解為“驚懼不安”。
二、詞源與結構
- 構詞:由“慫”和“兢”組成:
- 慫:本義為“驚懼”,《說文解字》釋為“驚也”,篆文中由“從”(跟隨)和“心”構成,表示因受他人影響而心生畏懼。
- 兢:意為小心謹慎,如成語“戰戰兢兢”。
- 組合義:兩字疊加強調因恐懼而表現出的緊張、慌亂之态。
三、文獻用例
- 最早見于漢代張衡《西京賦》:“将乍往而未半,怵悼慄而慫兢。”
(釋義:将要前行卻未至中途,因驚懼而戰栗不安。)
四、現代關聯
- 近義詞:膽戰心驚、惶恐不安。
- 網絡延伸:現代語境中,“慫”單獨使用時多表示弱退縮(如“認慫”),但“慫兢”仍保留古漢語的驚懼含義。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典》《康熙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慫兢:詞義解釋
慫兢(sǒng jīng)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人在面對危險或緊張的情況下心生恐懼,膽怯不安的樣子。它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激烈的競争、困境或挑戰面前畏縮不前、顯得膽怯、緊張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慫兢的拆分部首是心(xīn)和光(guāng)。按照傳統的漢字印刷筆畫計數,慫兢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慫兢一詞的來源比較模糊,雖然難以考證其準确的出處,但它源于民間口語,現已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慫兢通常寫作「悚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慫兢常被寫作「悚」和「兢」。悚(sǒng)表示驚恐、震驚,兢(jīng)則表示恐懼、謹慎。
例句
1.他站在高樓的邊緣,不禁感到慫兢,害怕跌落。
2.考試前,她的心情慫兢,緊張得無法入睡。
組詞
慫懦、慫恿、兢戰、悚然等。
近義詞
膽怯、驚慌、恐惶、緊張等。
反義詞
勇敢、大膽、沉着、從容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