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掌管館舍的人。《左傳·昭公元年》:“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 豐氏 之祧?” 杜預 注:“館人,守舍人也。”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而吾州乃無一事可假而行者,安得捨己所事以勤館人?” 清 黃景仁 《雪夜至亳州》詩:“殷勤愧館人,幾訶怯關吏。”
“館人”是古代漢語中一個特定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館人”指古代掌管館舍的專職人員,主要負責接待賓客的食宿安排,相當于現代的招待所或驿館管理人員。這一角色常見于先秦至唐代文獻中,如《左傳》和韓愈的記載。
館人不僅負責接待,還需維護館舍秩序,例如登記賓客信息、保障安全等。清代黃景仁詩句“殷勤愧館人”也側面體現其服務性質。
“館人”是古代接待體系中的重要角色,其職能兼具服務性與管理性,常見于官方文獻與文學作品中。更多例證可參考《左傳》及曆代筆記史料。
《館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解來看,第一個字是“館”,第二個字是“人”。
“館”字是一個有兩個部首的字,分别是“廣”和“⺅”。部首“廣”表示“房屋”,部首“⺅”表示“人”。根據漢字的形狀,可以知道“館”字有15個筆畫。
《館人》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是很明确,它可能是用來形容在館内工作的人,比如圖書館員、博物館管理員等。具體的來源需要根據文獻或者實際使用的場景來推測。
在繁體字中,“館”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館”字的曾有過多種寫法,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是“⿰廣束”,現代常用的寫法是“館”。
以下是一些關于“館人”的例句:
與“館人”相關的組詞有:“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
近義詞可以是“館員”、“管理員”等,反義詞可能是“訪客”、“觀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