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評竹。 明 楊慎 《提學陳西漁品士亭歌》:“君侯品士如品竹,品士亭臯森種玉。”
(2).吹奏管樂器。《秦併六國平話》卷上:“調弦成合格新聲,品竹作出塵雅韻。”
“品竹”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其解釋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評鑒竹材
指對竹子的質地、音色等進行鑒賞和挑選,尤其用于制作笛、箫等樂器。此意源于竹子在傳統樂器制作中的重要地位。
演奏管樂器
指吹奏笛、箫等竹制管樂器的行為,強調音樂的清雅韻味。
“品竹”既可指對竹材的鑒賞,也可指演奏管樂器的行為,兩者均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如需更深入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文獻。
《品竹》是一個具有豐富含義的詞語,它主要指的是欣賞、品味竹子的美。竹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藝術價值。因此,《品竹》一詞也常常在藝術、文學等方面使用,表示欣賞和領略竹子所代表的美感。
《品竹》的拆分部首為⺮(zhú),筆畫為8畫。
《品竹》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尤其喜愛竹子并将其視為高貴的象征。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常常出現有關品竹的描寫和贊美。在繁體字中,品竹的寫法為「品竹」。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品竹的寫法略有不同。其古字形書寫為「品竹」,而現代字形則簡化為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品竹」。
1. 他用獨特的眼光來品竹,賞析出竹子的紋理之美。
2. 在這個園林裡,你可以靜靜地坐下來,細細地品竹,感受竹子帶來的甯靜。
3. 清代畫家黃賓虹曾有一幅名為《品竹圖》的作品,被譽為他最具代表性的竹畫之一。
相關的組詞有:品味、品茶、品酒、品畫等。這些詞語都表示欣賞和品味特定的事物的美。
近義詞:賞竹、觀竹,表示觀賞竹子的美。
反義詞:棄竹、嫌竹,表示不欣賞或不喜愛竹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