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穿蠹的意思、穿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穿蠹的解釋

蛀蝕。喻鑽研。 宋 歐陽修 《投時相書》:“好取古書文字,考尋前世以來聖賢君子之為……至其炳然而精者,時亦穿蠹盜取,飾為文辭,以自欣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穿蠹(chuān dù)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穿"本義為"鑿通",《說文解字》釋為"通也",指穿透物體;"蠹"即蛀蟲,《說文》注"木中蟲"。二字合稱,原指蛀蟲穿透器物,如《後漢書·皇後紀》載"穿蠹典籍",形象描述蟲蛀對書籍的破壞。

二、引申含義 在文獻中多引申為:①對事物的侵蝕破壞,如《宋史·李沆傳》"穿蠹政事"喻政治腐敗;②對學問的剽竊篡改,宋代鄭樵《通志·校雠略》斥"穿蠹之徒,割裂詞章",批評學術剽竊行為。

三、現代應用 該詞保留于學術語境,多用于批判性論述。如當代《古籍整理通論》(中華書局,2001)仍用"穿蠹之弊"警示文獻篡改現象。

(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1573頁、《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第218頁)

網絡擴展解釋

“穿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本義
    指“蛀蝕”,即蟲類啃食物體的行為。例如書頁被蠹蟲蛀蝕,可稱“穿蠹”。

  2. 比喻義
    引申為對學問或事物的深入鑽研,類似于蟲蛀般細緻透徹的探究。宋代歐陽修在《投時相書》中提到“時亦穿蠹盜取,飾為文辭”,即以蛀蟲啃食比喻對古籍的研讀和借鑒。

二、古籍應用例證

三、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魏剝刺被诏标令筆蘆閉鎖敝衣薄相不紮澄幽打得好大寛轉彈盡糧絕兌坊頓身耳號梵服菲儀頫覽拂雲幹老子噶廈割包翦縷拐兒化聲機案驚怖精蟲金花土近就寄乳雞頭米開勾開明獸讄禱連綿不斷隸書骊岫淪坳鹿頭劈地平地起家清令親仁善隣阒其無人入竟問禁盛彊識斷雙胎挑雪填井頭蓋骨汪子無勢無易響和景從閑居仙障校考小手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