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intellectuals are not respected or do sth. shameful;cultural tradition toppled over;disgrace one's scholarly dignity] 不重視文化、不尊重文人,也指文人自甘堕落
謂文化或文化人不受尊重。亦謂文人自甘堕落。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卷堂文》:“徒使斯文掃地,豈知富貴在天。”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王樹勳》:“諸名士以翰墨名流,而甘為緇衣弟子,以至遭其笞撻,亦可謂斯文掃地矣。” 巴金 《關于<寒夜>》:“那一段時期的确是斯文掃地。我寫《寒夜》,隻有一個念頭: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
“斯文掃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ī wén sǎo dì,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詞源解析:
部分解釋(如)提到“舉止文雅”的正面含義,可能是誤傳。主流權威來源均以負面含義為準。
“斯文掃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舉止文雅有禮貌,待人接物時謙和有禮,不隨意亂動,不破壞衛生環境,有秩序地清掃地面。
《斯文掃地》中的部首是“斤”和“彐”,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4畫和7畫。
“斯文掃地”一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孤憤》一篇中,原文為:“然則士者,高節斷斷然而已矣,何斯文斯掃地之情?”引申意義後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舉止文雅有禮。
繁體字為「斯文掃地」。
古時的寫法為「斯文掃地」,字形與現在基本一緻,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他一直保持斯文掃地的作風,深受大家的尊敬。
斯文
掃地
舉止文雅、文質彬彬、有禮貌
粗魯、無禮、咄咄逼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