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堂牒的意思、堂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堂牒的解释

唐 宋 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 闽主 王昶 ﹞又遣医人 陈究 以空名堂牒卖官。”《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前代中书用堂牒,乃权臣假此为威福。 太祖 时以堂牒重于敕命,遂削去之。今復用札子,何异堂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堂牒是古代中国行政体系中的专用文书形式,具体指由中央机构尚书省签发的官方文件,具有行政指令或通告性质。唐代文献《唐会要》记载,尚书省下发政令时需加盖“堂印”,故称此类文书为“堂牒”。其内容多涉及官员任免、政策颁布等重大事务,例如《新唐书·百官志》提到“凡诏旨、条式及弹头状,皆由堂牒达于四方”。

从文书形制来看,堂牒采用固定格式,包含发文机构、事由、执行要求等要素,需经三省长官联署生效。宋代学者程大昌在《演繁露》中描述:“唐世堂牒,犹今之省札,大事则颁敕,小事则降牒”,说明其适用于非重大政策的日常行政事务。《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唐宋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印证了其作为高层政令载体的特殊地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文献残卷中,仍可见唐代堂牒实物遗存。

网络扩展解释

“堂牒”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唐宋时期由宰相签押下达的官方文书,具有正式性和权威性,常用于传达政令或行政指令。

二、词源与结构

三、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1. 功能:用于行政指令,如任命官员、发布政令等。例如《新五代史》记载,闽主曾用“空名堂牒”卖官。
  2. 权力演变:
    • 五代至宋初,堂牒一度权威极高,甚至超过皇帝敕命;
    • 宋太祖时期因其易被权臣滥用,削弱了堂牒的地位。

四、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堂牒”可比喻正式文件或官方通知,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多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中。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耗笆篱保聚绷弓子变蛋边俗标竿别却敝帚千金昌风燀热车渠大连市瘅疽掸瓶刀札定积分帝则发信風旛附则龟从好语如珠鹤林友忽然贱诞贱陋奸言骄霸皛饭皦皦洁妇戒书连枝树龙武军鸾旃沦忽买托毛团把戏面拥树摹捉目胞牡桂浓绮品茶聘士披头散发破家鬼前元啓节如法泡制撒乖森植神妙讼訴苏黎世索偶徒诗武剧携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