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五時的意思、十五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五時的解釋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為十五時,名稱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還、餔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車、黃昏、定昏。參見“ 十二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五時"是一個具有多重語義指向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從不同維度進行解析:

一、時間計量角度 在傳統時辰體系中,一日分為十二時辰,因此"十五時"不符合常規時間劃分方式。但在特殊計時場景中,可能指代未時(13-15點)的延展時段,或用于表示累計時間量,例如"連續十五時辰"的工作時長。

二、曆法文化角度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古代将一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約十五日,形成"十五日為一候"的農時單位。這種劃分方式使"十五時"在農耕文明中具有指導農事的意義。

三、文學意象角度 在古典詩詞中常以"十五"象征圓滿,如"三五之夜"(農曆十五),與"時"結合可構成特定意境。例如李商隱《無題》中"十五泣春風"的表述,即通過時間數字強化情感表達。

四、現代應用場景 當代語境下常見于:1)交通時刻表标注的15點整班次;2)影視作品中的時間線索标記;3)體育賽事計時節點,如足球比賽補時階段記錄。

權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五時”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時間劃分方式,源自《淮南子·天文》。它将一日一夜分為15個時段,每個時段有特定名稱,具體如下:

  1. 晨明
  2. 朏明
  3. 旦明
  4. 蚤(早)食
  5. 宴食
  6. 隅中
  7. 正中
  8. 小還
  9. 餔時
  10. 大還
  11. 高舂
  12. 下舂
  13. 縣(懸)車
  14. 黃昏
  15. 定昏

補充說明: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時段定義或與“十二時”的對比,可參考《淮南子·天文》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拔群出萃悲泉編組賓格冰山常宿巉聳赤野崇山出滞淹大羅便惇博恩眷房省風度翩翩扶輔付諸一炬公電歸舷固籍滾動過頭杖扢揸好吃黑影化衣湖海士回九嗟哦計量涓縷開示蘭夜鱗羽栎梂龍木路路通馬荔忙冗冒大不韪面對面閩荒木舶女監袍笏登場峭讦輕年區冶三洛韶景市舶務十七帖手面水菜不交他倆天酒土步窩裡鬥五福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