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耗儲積。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漏積不禁,田野之蠹也;喪祭無度,傷生之蠹也。”
“漏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漏積”讀作lòu jī(拼音),注音為ㄌㄡˋ ㄐㄧ,意為虛耗儲積,指因管理不善或浪費導緻物資、財富的損耗。
二、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桓寬的《鹽鐵論·散不足》:“漏積不禁,田野之蠹也;喪祭無度,傷生之蠹也。”。此句強調若放任資源虛耗,會成為損害民生和生産的禍患。
三、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漏積”多用于描述資源管理問題,例如:
四、相關擴展 近義詞包括“虛耗”“浪費”,反義詞如“節流”“儲備”。需注意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獻或特定專業讨論中。
漏積(lòu j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漏洞或缺陷的積累。它用來形容在長期的使用或積累中,由于某種原因或失誤導緻的問題逐漸增多,最終形成了一系列缺點或隱患。
漏積的拆分部首是氵(水旁)和禾(禾旁),分别代表水和農作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漏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唐風·七月》:“漏之不漏矣,時維乎難。”漏在這裡表示容器漏水,引申出漏洞或缺陷。積表示累積,兩者相結合即指缺陷的積累。
漏積的繁體字為漏積。
在古時候,漏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以《康熙字典》為例,它将漏積的寫法分别作“漏濟”和“漏積”,其中“濟”也是指累積的意思。
1. 這個産品的設計存在許多漏積,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2. 企業要時刻關注生産過程中的漏積,及時進行修複,以确保産品質量。
1. 逐漸漏積
2. 漏積問題
3. 漏積累計
4. 漏洞缺積
1. 累積缺陷
2. 危機聚集
3. 缺點堆積
1. 完善疊加
2. 優點堆積
3. 符合聚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