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災害的祭祀。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神耕父》:“黔首祀禜,以弭災眚。” 清 王曾祥 《病中有作》詩:“誰能覓上藥,一笑謝祀禜。”
"祀禮"是古代漢語中表示祭祀活動的複合詞,由"祀"與"禜"二字構成。其中:"祀"指常規的祭神儀式,《說文解字》釋為"祭無已也",強調祭祀的持續性;"禜"特指禳除災害的專項祭祀,《周禮·春官》記載"禜,禳風雨雪霜、水旱疠疫",表明其功能性特征。
二字合稱時,"祀禜"涵蓋古代兩大祭祀體系:既包括定期舉行的天地宗廟常規祭祀,也包含突發災異時的臨時性禳災儀式。這種分類體系最早可追溯至《禮記·祭法》"有災患則禜之,無災則祀之"的記載。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具有三重内涵特征:其一指祭祀行為的制度規範,如《春秋繁露》所述"祀禜有度,禮制存焉";其二指祭祀活動的物質載體,包含祭壇、禮器等實體元素;其三指祭祀儀式的文化功能,承載着天人溝通的哲學理念。
現代漢語研究中,該詞常見于古代禮制文獻考釋。據《三禮辭典》統計,周代祀禜制度包含13類常規祭祀與7種災異禳祭,形成完整的祭祀體系。
“祀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主要用于描述消除災害的祭祀活動。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單字解析:
曆史用例:
抱官囚變口波險慘虐償創昌會車轍馬迹抽筋剝皮電曜黩兵犯性腹裡祴夏壺箭昏迷激賞積祖老辦李恂被鹿車共挽録目麻絙慢然泯泯芬芬納妾配神烹蛇品選僻巷破悶謙泰巧故蚯蚓竅卻寒簾人人皆知柔雅軟懶聲振林木麝檀時和歲稔失喜飾琢書櫥水遞鋪疏落司令部酸梗宿隙台盤炭精棒天籁天廟惕懾鼍矶污庳吾當消寒會小婆逍遙津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