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劣馬所駕之車。 北魏 溫子昇 《為西河王謝太尉表》:“短翮難以淩高,駑乘無由緻遠。”
“驽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字面含義
組合義:字面即“劣馬拉的車”,比喻低效、粗劣的出行工具或團隊配置。
引申用法
在文學或曆史語境中,“驽乘”常用于暗喻才能不足者組成的群體或效率低下的運作方式。例如描述能力平庸的官員隊伍、執行力差的團隊等,隱含批評或自謙之意。
示例應用:
“驽乘難追駿足,朽木不雕良材”——可形容資源與目标不匹配,或因基礎薄弱導緻進展緩慢。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語境。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說文解字》對“驽”的釋義,或《史記》中“驽”的相關用例()。
《驽乘》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乘坐瘸腿的馬匹,也可引申為指懶散或無力的行動。
《驽乘》的拆分部首為馬和乘,其中馬是四畫,乘是十畫。
《驽乘》的源自于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秦策三·嬴子呂産列傳》中。
在繁體字中,驽同樣是馬的意思,乘則與簡體字一樣。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驽乘》,在古代有一種舊字體寫法,驽可寫作馬+奴(也稱為馬採),乘可寫作禾+其+勿(也稱為禾其勿)。
1. 别再驽乘了,趕緊行動吧。
2. 他一直驽乘在别人的努力之上。
1. 驽馬(形容馬匹行走疲憊、瘸腿)
2. 乘坐(指乘坐交通工具)
3. 驽懶(指行動懶散)
4. 乘風破浪(形容人勇往直前)
1. 懶惰
2. 疲倦
3. 萎靡
4. 身敗名裂
1. 奮發
2. 精力充沛
3. 動力十足
4. 充滿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