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遯的意思、飛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遯的解釋

見“ 飛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遯(fēi dùn)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釋義可從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中明确考據:

一、核心釋義

指迅速逃離、隱退,強調以極快速度避開塵世或險境。

二、引申義與語境

  1. 隱逸避世

    多用于描述高士急流勇退、歸隱山林的行為。如三國曹植《七啟》:“飛遯離俗,澄神定靈。”

  2. 急避災禍

    含避險求安之意。《周易·遯卦》象辭:“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暗合“飛遯”之機敏。

三、古籍典源

四、現代考據

學者考訂“飛遯”為“飛遁”的異寫,二者互通。朱起鳳《辭通》指出:“遁、遯古今字……飛遁猶言高隱。”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2.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3. 《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撰,中華書局,2016年. 線上參考
  4. 《文選》,[梁]蕭統編,中華書局點校本.
  5. 《辭通》,朱起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網絡擴展解釋

“飛遯”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拆分和古文語境綜合理解:

  1. 單字解析:

    • 飛(飛):本義指鳥類振翅翺翔,引申為快速移動、高遠之意。
    • 遯:古同“遁”,讀作dùn,意為逃避、隱退。《周易》中有“遯卦”,象征退避、隱遁之道。
  2. 組合詞義: “飛遯”可直譯為“如飛般迅速隱遁”,多用于形容隱士或智者主動遠離塵世的行為,例如:

    • 描述賢者急流勇退,如《後漢書》中“飛遁離俗”的用法。
    • 暗含對現實不滿而高潔自守的态度,如曹植《七啟》中“飛遁離俗”的文人意象。
  3. 文化關聯: 該詞與道家思想密切相關,呼應《莊子》中“逍遙遊”的超然境界,也契合《周易·遯卦》中“君子遠小人”的處世哲學,強調以退為進的智慧。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您是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見到,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若為創作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别人正在浏覽...

材異車儀吃驚傳雞春皇寸裂戴說燈人多産多歧惡形惡狀方略策佛耳草傅婢幹燥器高梯圭尺歸鶴蝈蝈兒後主慌耗驩乍囫囵課忽區皦然節損精強力壯進退唯谷衎樂闚伺虧心力不從心龍鱗綠肥梅夏民悰名正言順抛球樂仆人阡塍前搜輕騎減從取嫌儒秀喪棒省觐勝似缞麻束景屬姓惕息體液通麤曈曚猥鄙未來生夏雞鄉邨險确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