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所與的意思、所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所與的解釋

(1).友好。《左傳·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2).結交。《後漢書·爰延傳》:“故 周公 戒 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所與”是漢語中由助詞“所”和介詞“與”構成的固定結構,主要表示動作行為的關聯對象或施與方。該詞屬于古漢語遺留用法,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及特定語境。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結構釋義

“所與”中“所”指代受事者,“與”引出關聯對象,整體構成“所+與+動詞”的句式,相當于“與之……的人/事物”。例如《史記》載“所與飲食者”即指“與之共飲食的人”。

二、具體用法分類

  1. 指代人際關聯

    表示行為涉及的對象群體,如《論語》“友其士之仁者”鄭玄注:“所與居者,皆仁人也”,此處強調交往對象的屬性。

  2. 引出施事主體

    在被動語境中指動作發起者,如《左傳》“所與戰者”可解作“被與之交戰的一方”。

  3. 限定範圍關系

    現代用法如“所與合作的機構”,特指建立合作關系的特定對象群體(《現代漢語虛詞例釋》)。

三、古今演變特征

據《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記載,該結構在先秦文獻中已高頻出現,漢唐時期逐漸固化。當代多用于公文、學術論文等正式文體,口語中已被“和……一起”“與……相關”等替代。

參考文獻

  1.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3. 王力《漢語語法史》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所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友好
    指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關系。例如《左傳·僖公三十年》中提到:“失其所與,不知”,意為失去盟友(友好關系)是不明智的。

  2. 結交
    表示主動建立聯繫或交往。如《後漢書·爰延傳》中“慎所與也”,強調謹慎選擇交往對象。

二、經典出處與例句

三、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所”字的單獨釋義(如作為處所、量詞等),可結合其他來源補充。

别人正在浏覽...

白犬被隄逼迸壁障不苦補刖長鎖塵障除陛欑羅大結大宥登台電氣石防禦州番漢翻然法相宗凫繹甘雨格筆拱壩功耗還形昊乾後哲讙兜胡撥思會親呼儆叫破噭噪節目單巨富抗憤空頭事狼嗥鬼叫梨雲夢镂繪茂齡眇躬眇恠破承題切雲祈谷期節戚族撒施商敵盛服神祗十寒一暴詩錦推案痿痹未逮無憾香芝小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