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躬的意思、眇躬的詳細解釋
眇躬的解釋
舊時帝後自稱之詞。《魏書·北海王詳傳》:“祚屬眇躬,言及斯事,臨紙慚恨,惋慨兼深。” 唐 武則天 《唐享昊天樂章》之四:“菲德承光顧,禎符萃眇躬。” 宋 蘇轼 《賜正義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卿被遇先帝,勤勞有年,逮於眇躬,倚注彌重。”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官诰榮封》:“朕以眇躬,謬應大寳,方居襁褓,遽遘閔兇,羣小窺朝,元兇幹紀。”
詞語分解
- 眇的解釋 眇 ǎ 瞎了一隻眼,後亦指兩眼俱瞎:眇視(a.用一隻眼看;b.輕視)。“生而眇者不識日”。 細小,微小:眇小。眇眇(a.微小,如“眇眇之身”;b.邊遠,高遠,如“路眇眇之默默”;c.遠看,如“目眇眇兮
- 躬的解釋 躬 ō 身體。 自身,親自:反躬自問。躬行實踐。事必躬親。 彎曲身體:鞠躬。躬身下拜。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眇躬”是古代漢語中的謙稱,舊時專用于帝王或皇後自稱,含有謙卑之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構成:由“眇”(miǎo)和“躬”(gōng)組成。
- 眇:本義為“微小”,引申為謙辭,表示自身卑微。
- 躬:指身體,代指自身。
- 整體含義:帝王以“微小之身”自稱,體現謙遜态度,常見于诏書、祭祀文等正式場合。
二、曆史用例
- 唐代:武則天在《唐享昊天樂章》中寫道:“菲德承先顧,祯符萃眇躬”,以“眇躬”自稱,表達對天命的敬畏。
- 北魏:《魏書·北海王詳傳》記載:“祚屬眇躬,言及斯事”,此處為帝王自指。
- 明代:陶安詩句“天地生人一眇躬”,延續了帝王謙稱的傳統。
三、使用特點
- 身份限定:僅限帝後使用,不適用于其他階層。
- 語境限制:多用于祭祀、诏書、臣子奏對等莊重場合,體現“君權天授”的合法性。
四、相關延伸
- 近義詞:朕、寡人(均為帝王自稱)。
- 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帝王通過謙稱強化“代天牧民”的統治權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魏書》、武則天《唐享昊天樂》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眇躬的意思
《眇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微小、渺小、微不足道。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眇躬》的部首是目,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
《眇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衛風·氓》:“眇眇獨行,子衿之宮。”後來逐漸演變為“眇躬”,用來形容某人微小、渺小的身份或狀态。
繁體
《眇躬》的繁體字是「渺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一般使用龍飛鳳舞的草書或隸書體寫作「眇躬」。
例句
1. 這個世界有太多眇躬之人,他們默默無聞、默默奉獻。
2. 哪怕是眇躬之身,我也願意為善事貢獻一份力量。
組詞
微眇、渺躬、微不足道、微小、渺小。
近義詞
微不足道、渺小、微小、渺視、微末。
反義詞
顯赫、崇高、尊貴、重要、宏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