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會親的意思、會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會親的解釋

[meet relatives] 一種舊時風俗,結婚後男家女家互邀親屬相見

詳細解釋

舊時結婚後男女兩家互邀親屬相見之禮。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至一月,女家送彌月禮合,壻家開筵,延款親家及親眷,謂之賀滿月會親。”《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隻得又尋了 王三 ,寫一紙票,又往 褚員外 家借了六十金,方得發迎會親。” 魯迅 《彷徨·離婚》:“這回是他家新年會親,連城裡的 七大人 也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會親”的漢語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核心釋義

“會親”指男女雙方訂婚後,男方首次正式拜訪女方親屬的儀式性活動,是傳統婚俗中的重要環節。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會親”即“訂婚後的男女雙方家長及親屬正式會面,以确認親緣關系”。此儀式旨在通過家族互動鞏固婚約關系,體現“合兩姓之好”的傳統倫理。

二、儀式特征與流程

  1. 時間與形式

    通常在訂婚之後、成婚之前舉行,男方攜禮至女方家中拜見長輩。明代《醒世恒言》載:“擇吉會親,六禮俱全”,可見其規範性。

  2. 禮俗内涵

    包含“認親”“敬茶”“宴請”等環節,如《中國民俗文化大觀》所述,男方需按親屬輩分依次行禮,女方設宴回禮,象征兩族互認。

三、文化演變與現代意義

隨着社會變遷,“會親”形式趨于簡化,但核心功能保留。現代多指新人婚後雙方親屬的首次聚會,功能擴展至家族社交整合。民俗學者烏丙安指出,該儀式承載“親族網絡建構”的社會功能,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http://www.hydcd.com
  2. 馮夢龍《醒世恒言》(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民俗文化大觀》(上海文藝出版社,2009)
  4.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遼甯大學出版社,2014)

網絡擴展解釋

“會親”是中國傳統婚俗中的一個環節,指男女雙方在結婚後互相邀請親屬見面相識的禮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會親是舊時婚禮流程的一部分,通常在婚後由男方或女方家庭設宴,邀請對方家族的親屬見面,以确認親屬關系并增進兩姓之好。這一習俗在宋代已有明确記載,如《夢粱錄》提到“賀滿月會親”,即在孩子滿月時再次宴請親屬。

  2. 形式與時間
    根據文獻記載,會親的時間并不固定。除婚禮次日外,也可能在婚後一個月或滿月時舉行。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提到“發迎會親”,即男方迎親後安排會親宴。此外,《西遊記》中也有“明晨會親”的描述,說明儀式常伴隨筵席進行。

  3. 社會意義
    這一習俗旨在通過親屬間的正式會面,強化婚姻的社會認可度,同時幫助新家庭融入雙方家族網絡。在傳統宗族社會中,會親具有确立親屬身份、維護家族聯繫的作用。

  4. 現代演變
    目前,“會親”作為特定名稱的習俗已較少見,但其核心形式仍保留在現代婚禮中。例如部分地區的“回門宴”或婚後的家族聚會,可視為會親傳統的延續。

需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對會親的具體形式可能有所差異,建議結合地方志或民俗研究資料進一步了解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白玉樓罷老班爛北戎鄙介采地酬酹慈膝黛文道盡途窮燈匣子調翰短什墳田拂塵弗咈革變工本購問海宇花兒虎蕩羊群見在身進刀級任給事酒罋勘對狂謼狂奴饋诒苦惱子鄰女猛地裡妙采滅鼠螟蜮木铎前朝前脩愆陽七穿八洞人紀三班借職掃愁箒剡溪設府蜃風生絹肆言詈辱素缣歎怅堂餐五鬥物觀五經博士閑嗑牙限年鹹澀謝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