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筆的意思、格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筆的解釋

(1).筆架。 唐 陸龜蒙 《初入太湖》詩:“微茫誠端倪,遠嶠疑格筆。”

(2).謂擱筆,停止寫作。 宋 蘇轼 《答李昭玘》:“觀足下新製,及 魯直 、 無咎 、 明略 等諸人唱和,於拙者便可格筆,不復措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格筆”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辭書中未被收錄為獨立詞條,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格”與“筆”二字的本義及引申義進行綜合理解。以下是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對二字的分項解釋及其組合可能指向的含義:

一、 “格”的核心釋義(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

  1. 規格;标準;法式: 指事物的标準樣式或應遵循的規範(如“合格”、“破格”)。
  2. 品質;風度: 指人或事物表現出的内在特質或外在氣度(如“品格”、“風格”)。
  3. 阻礙;限制: 指形成障礙或界限(如“格格不入”)。
  4. 推究;研究: 指深入探究事理(如“格物緻知”)。
  5. (語言學)語法範疇: 指名詞、代詞等詞類在句法結構中與其他詞的特定關系(如“主格”、“賓格”)。

二、 “筆”的核心釋義(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

  1. 書寫、繪畫的工具: 即毛筆、鋼筆、鉛筆等。
  2. 書寫;記載: 指用筆書寫的行為或結果(如“代筆”、“筆錄”)。
  3. 筆畫: 構成漢字的點、橫、豎、撇、捺等。
  4. 寫作的技巧或風格;文筆: 指文章寫作的特色或技巧(如“文筆”、“筆法”)。
  5. 像筆一樣直: 形容挺直(如“筆直”)。

三、 “格筆”可能的合成含義: 結合“格”與“筆”的上述義項,“格筆”一詞雖非固定詞彙,但在特定語境下可能指向以下含義:

  1. 符合規範的書寫或文風: 強調書寫方式或文章風格遵循某種既定标準、法度(取“格”的“規格、标準”義 + “筆”的“書寫、文筆”義)。例如,指科舉時代符合官方要求的館閣體書寫或應試文章的特定風格。
  2. 特定的書寫法度或筆法規則: 指在書法、繪畫或特定文體寫作中需要嚴格遵守的技法規範或程式(取“格”的“法式”義 + “筆”的“筆畫、筆法”義)。
  3. 對書寫工具或方式的限定: 指對使用的筆種、書寫格式有特定要求(取“格”的“限制”義 + “筆”的本義)。

結論: “格筆”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或固定詞組,其确切含義高度依賴具體使用語境。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可能指向與書寫規範、文章法度或特定筆法要求相關的概念。理解時需結合上下文,從“格”的“标準/法式/限制”等義與“筆”的“書寫/文筆/筆法”等義的組合關系入手。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對“格”、“筆”的釋義: 漢典 - 格, 漢典 - 筆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格”、“筆”的釋義: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格筆”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筆架
    指古代文房用具中用于擱置毛筆的架子。例如唐代陸龜蒙在《初入太湖》詩中提到“遠嶠疑格筆”,即用山巒的形态比喻筆架的輪廓。

  2. 擱筆,停止寫作
    表示暫停書寫或創作的行為。宋代蘇轼在《答李昭玘》中寫道“便可格筆,不復措辭”,意為因他人作品優秀而自謙擱筆。


二、文化背景與用法


三、相關拓展

“格”字本義與樹木枝條相關(如《說文解字》釋為“木長貌”),後衍生出“規格”“格局”等抽象含義。在“格筆”中,“格”取動詞“擱置”或名詞“支架”之意,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文房用具研究文獻,以獲取更詳盡的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辯俊标樁秉職筆情曹丘柴桑翁丑怪竄易蕩轶道鄉釣名沽譽堕淚妝笃至翻查肥沃風魔憤積鋼火歌闆圪垯公民權菰米過為和居狡蟲晉豎隽茂橘中樂克羅米老盡料槽遼薓僚侍冽清領班林下風韻流荒論反落星落雁木鳳銜書甯馨兒鈚子箭前溲遣欲洽談宂費肉朋酒友沙岸山陂石牛適宜蜀襭袍聳翠蜩蚻頭香外語王輿婉媚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