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商較。《戰國策·中山策》:“臣願之 趙 ,觀其地形險阻,人民貧富,君臣賢不肖,商敵為資,未可豫陳也。” 鮑彪 注:“商較之。”
“商敵”一詞的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主要分為現代常用含義和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指商業競争中的對手()。由“商”(商業)和“敵”(對手)組合而成,強調商業領域内存在競争關系的企業或個人,體現競争的激烈性。例如:“這兩家科技公司是多年的商敵。”
建議在實際使用中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若需考證古籍用法,可參考《戰國策》相關注釋( )。
《商敵》是指在商業領域中與自己存在競争關系的敵對對手。商敵既可以指同行業中的競争對手,也可以指來自其他行業的對手。
《商敵》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卩”和“攵”,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3畫和4畫。
《商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商業社會。商業活動的興盛往往伴隨着激烈的競争,于是就有了“商敵”這個詞。
《商敵》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商敵”。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區别,可以将《商敵》寫作“商敵”、“商敵”、“商敵”等。
1. 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企業都會遇到來自不同行業的商敵。
2. 這家小型餐館因為價格優惠而成為大餐廳的商敵。
1. 商業敵人
2. 商業對手
3. 商業競争
1. 競争對手
2. 敵手
3. 對抗者
1. 合作夥伴
2. 同盟者
3. 同行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