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索隱行怪的意思、索隱行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索隱行怪的解釋

謂探索隱晦之事而行怪僻詭異之道。《漢書·藝文志》:“ 孔子 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顔師古 注:“《禮記》載 孔子 之言。索隱,求索隱暗之事,而行怪迂之道。”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世人以 劉向 作金不成,便謂索隱行怪,好傳虛無,所撰《列仙》,皆復妄作,悲夫!” 明 焦竑 《焦氏筆乘·不事王侯》:“不事王侯,此索隱行怪之所為,聖人不取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舉凡舊日一應索隱行怪之習,荒謬妄誕之談,自不戢而悉泯焉,豈不懿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索隱行怪"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刻意探求隱僻玄奧之說,行為故作怪異以标新立異。以下從詞典釋義、出處及權威引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二、成語出處與經典背景

該成語源自儒家經典《禮記·中庸》: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

(孔子說:“探求隱僻之理,行為怪異,即使後世有人稱述,我也絕不這樣做。”)

三、權威詞典釋義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謂探索隱晦之事而行怪僻詭異之道。後以‘索隱行怪’指求索隱暗之事,而行怪迂之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891頁 )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索隱:探索深奧的道理;行怪:行為怪異。指探索隱晦之事,行為怪異,以顯示自己與衆不同。”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2003年版,第1475頁 )

  3. 《辭源》(修訂本):

    “探索隱僻,行為怪異。……後因以‘索隱行怪’指故意标新立異,行事詭谲以炫世。”

    (來源:《辭源》第三冊,第2407頁 )


四、用法與引申

網絡擴展解釋

“索隱行怪”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 索:探索;隱:隱晦、隱秘之事;行:從事;怪:怪異之事。
      整體指刻意追求隱晦的事物,并做出怪異行為以标新立異,常用來形容故作神秘或違背常理的行徑。
  2. 出處與引申
    該成語出自《漢書·藝文志》中孔子之言:“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為之矣。”
    孔子借此表達對“為求名聲而刻意隱居或故作怪異”行為的不認同,強調應遵循中庸之道。

  3. 用法與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定語,如“此人索隱行怪,不可深交”。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義,多用于批評故作玄虛或标新立異的行為。
    • 近義詞:素隱行怪(意義相近,可互換使用)。
  4. 示例與語境
    清代小說《永慶升平前傳》中曾用此詞描述邪教匪賊“诳哄愚人”的怪異行徑,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諷刺某些人追求虛名或刻意反常規的行為。

這一成語既可用于描述隱逸者故作怪誕,也可泛指責怪行徑,核心在于“刻意求異”的動機,而非單純的行為奇特。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止镈人缽盂精劖削逞辯懲一儆百癡叔喘月吳牛辍己叢冗盜取大眼瞪小眼杜甫翻個兒膏場繡浍搆怨古歰杭颍皇古豁亮鬋鬓解構街頭巷尾金蘭譜機詐骥子龍文舉名瞰臨诳曜揆課老表雷電交加梁獄蠻蕉縻漫靡旃男歡女愛拏雲攫石辇席抛物面鏡辟睨嗆咳謙讓未遑敲冰玉屑仁恻稔釁三夷慎緘市石侍教生艏樓庶兄弟鎖屑态臣渟淵土囊烏程酒五大夫城吳門卒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