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騙迷惑。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商人次第為之,立服帶綬,備置官屬,烹殺謳歌,紛籍連日,轉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譴問禍福立應,歷載彌久,莫之匡糾。”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彼豈虛談誇論,誑曜世俗哉!”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七:“其秋, 張昌 賊起,先略 江夏 ,誑曜百姓。”參見“ 誑耀 ”。
“诳曜”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獻記載:
現代示例:
《诳曜》是指太陽的假象,也可以理解為虛假的光芒。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外表美好,卻隱藏着欺騙或欺詐性質。
《诳曜》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言部和日部。言部表示該字與言語相關,日部表示該字與太陽或光明相關。
《诳曜》的總筆畫數為18畫。
《诳曜》是古代漢字演變而來,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在繁體字中,它的形狀為「誑曜」。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在有所不同。《诳曜》在古代的寫法為「詿曜」,其中「詿」的意思是欺詐。
1. 他的承諾隻是一場《诳曜》,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
2. 這個廣告太《诳曜》了,不可信任。
3. 她的笑容裡藏着一絲《诳曜》,讓人感覺并不真誠。
1. 诳言:表示虛假的言語。
2. 诳騙:指通過欺騙手段獲取利益。
3. 诳術:指欺騙的技巧或手段。
1. 欺騙:表示對别人進行詭計或虛假行為。
2. 騙局:指設置的一系列欺騙陷阱。
3. 虛僞:指表面上看起來正直,實際上卻不真實。
1. 真實:表示與事物的實際情況相符的狀态。
2. 誠實:指言行符合事實,不說謊。
3. 坦誠:表示直接、坦率地訴說真實情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