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漫的意思、縻漫的詳細解釋
縻漫的解釋
指畦堰損碎浸漫。縻,通“ 靡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縣東北數十裡,有 屈原 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 屈田 之稱也。”
詞語分解
- 縻的解釋 縻 í 牛缰線。 捆,拴:羁縻(.束縛;.籠絡使不生異心)。 筆畫數:; 部首:糸; 筆順編號:
- 漫的解釋 漫 à 水過滿,四外流出,漾出來: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圖畫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漫”)。 淹沒:大水漫過橋面。 滿,遍,到處都是:迷漫。漫山遍野。 沒有限制,沒有約束,隨意:
網絡擴展解釋
“縻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拼音與基本釋義
- 拼音:mí màn
- 釋義:指農田的畦堰(灌溉用的土堤)損毀破碎,導緻水流浸漫、擴散的現象。其中“縻”通“靡”,意為破碎、毀壞;“漫”指水流不受約束地蔓延。
2.出處與例句
- 古籍出處:見于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的《水經注·江水二》——“縣東北數十裡,有屈原舊田宅,雖畦堰縻漫,猶保屈田之稱也。”
此處描述屈原舊居附近的農田因畦堰破損而水流漫溢,但“屈田”的地名仍被保留。
3.構成分析
- 縻:本義為牛缰繩(《說文解字》),引申為束縛、破碎。在“縻漫”中與“靡”通假,強調水利設施的破損狀态。
- 漫:本義為水滿外溢,如“漫山遍野”,此處指水流因堰體損壞而擴散。
4.使用特點
- 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的損壞場景,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 近義詞:可參考“漫漶”(模糊不清)、“潰漫”(堤壩潰決)等,但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
5.延伸參考
-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地理志中。若需更深入理解,可結合《水經注》相關篇章及古代農業水利制度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縻漫的意思
《縻漫》(mí mà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事物或情感在寬廣、廣泛的範圍中延展、擴展或表達。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展開寬廣的圖景,或者形容情感擴散于廣大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縻漫》由糸(纟)作為部首,表示絲繩,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縻漫》的源自于古代“纟纒”之意,由于字形演變,原本包括有絲繩盤繞的意思,在後來演變過程中,擴展了詞義。
在繁體字中,“縻漫”保留了字形的原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縻漫的寫法是稍有不同的。首先,部首糸的形态稍有差異,而且筆畫數也有所不同。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糹纏」。
例句
1. 一片縻漫的夜色中,星星點點點綴着黑暗的天空。
2. 音樂漸漸傳來,縻漫在整個劇場中,每個人的心情都為之所動。
組詞
1. 縻漫思緒
2. 縻漫畫卷
3. 縻漫夜色
近義詞
1. 彌漫:在空間中普遍分布或傳播。
2. 蔓延:指火勢、疾病等擴散範圍廣。
3. 彌布:廣泛分布,遍及各處。
反義詞
集中:指事物分散的程度小,範圍有限。
聚攏:指事物集中于一點,聚集度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