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瑣細,卑微。 唐 柳宗元 《遊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薄軀信無庸,鎖屑劇鬥筲。”
“鎖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uǒ xiè”,其核心含義指“瑣細、卑微”,多用于形容微小、不重要的事物或狀态。
基本釋義
“鎖屑”由“鎖”和“屑”二字組合而成:
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的《遊朝陽岩遂登西亭二十韻》詩句:“薄軀信無庸,鎖屑劇鬥筲。”此處“鎖屑”表達詩人對自身境遇的謙遜描述,暗含渺小與微不足道之感。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鎖屑”一詞較為罕見,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需注意與“瑣屑”區分。後者更強調“零碎繁雜”,而“鎖屑”更傾向“卑微、細小”的語義層次。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源或古文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詞集注。
鎖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鎖将頭發束起來後所掉下來的碎屑。通常用來形容頭皮屑。
鎖屑的部首是金(钅)和屍(厶),共有11個筆畫。
鎖屑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史·梁書·楊紀傳》中,形容楊紀的頭發被汗水浸濕後,因為使用了鎖,而從頭發中掉落下來的碎屑。
繁體字為鎖屑。
古時漢字的寫法會有變化,但在鎖屑一詞中并沒有出現特别的變體。
他的頭發很幹,每天梳理時總會掉下一些鎖屑。
鎖屑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頭發、滿頭鎖屑。
頭皮屑、頭屑
整潔、幹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