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olemn and respectful] 嚴肅而安靜,莊嚴肅穆
廣場——如此肅穆,長街——如此沉寂。——《一月的哀思》
(1).嚴肅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等。《後漢書·樂成靖王黨傳》:“﹝ 劉萇 ﹞不惟緻敬之節,肅穆之慎,乃敢擅損犧牲,不備苾芬。”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支國》:“僧徒肅穆,精勤匪怠,并是耆艾宿德、博學高才、遠方俊彥慕義至此。”《孽海花》第二七回:“第二個卻生得方面大耳,神情肅穆,鬚髯豐滿,大概是 烏赤雲 了。” 朱自清 《歐遊雜記·羅馬》:“他畫這屋頂時候,以深沉肅穆的心情滲入畫中。”
(2).指事物所産生的氣氛,謂使人有凜然之感。 漢 應璩 《與滿炳書》:“夫 漳渠 西有 伯陽 之館,北有曠野之望,高樹翳朝雲,文禽蔽緑水,沙場夷敞,清風肅穆。” 宋 陸遊 《自雪堂登四望亭因曆訪蘇公遺迹至安國院》詩:“三山蔥蘢鮫鰐靜,九關肅穆虎豹閑。”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被迫登台之黎元洪》:“刁鬥森嚴,氣象肅穆,人人志易神移。” 郭沫若 《潮集·遊裡加湖》:“傍晚在湖邊林際散步,山氣肅穆,沁人心脾。”
肅穆是漢語中形容氛圍莊重、嚴肅而恭敬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次:
莊重恭敬的氛圍
指環境或場合的莊嚴、安靜,令人心生敬畏。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嚴肅而恭敬;莊重肅靜”,強調場合的正式性與參與者态度的虔誠。
例句:追悼會上,全場肅穆,衆人垂首默哀。
肅靜與嚴整的狀态
除恭敬外,亦指秩序井然、無喧嘩的安靜狀态。《漢語大詞典》引《南史·王僧虔傳》例證:“賓客肅穆,儀容端靜”,突顯儀态的整饬與環境的沉靜。
深層文化意蘊
“肅”本義為恭敬、揖拜(《說文解字》:“肅,持事振敬也”);“穆”含溫和、和美之意(《爾雅·釋訓》:“穆穆,敬也”)。二字結合後,詞義偏向莊敬,弱化了“穆”的溫和義,強化肅然之感。此演變可見于先秦禮儀文獻,如《禮記·曲禮》:“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後漸融合為複合詞。
權威參考來源:
“肅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ù mù,主要用于描述莊重、嚴肅的氛圍或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闇敝長眉讒害纏賬沖口而出淳濃摧落忖想大莫打圈子等比數列登大寳吊羊冬醪法赙風波平地鳳辇封行鳳靥負恩隔年皇曆攻掘辜功鲑菜鬼星石室顧陸汗袷橫逝紅薯交峙疾暴戒殺犗刑積痾驚黩擊破開右狼噬靈戈離析渙奔厘正論谑盲從扪涉苗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辟奠鋪排千裡及賞刑上資聖懷涉外壽征條記同垂不朽亡考違強淩弱污邪武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