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污穢邪6*惡。《荀子·君道》:“脩道之人,污邪之賊也。今使污邪之人論其怨賊而求其無偏,得乎哉!” 清 王晫 《今世說·夙惠》:“今此江有神,倘一涉污邪,緻幹神譴,葬於魚腹,即何日得復見父母乎?”
(2).謂着了邪氣,神志失常。《醒世姻緣傳》第八一回:“罷,怪丫頭!污邪了胡説的甚麼!”
(3).地勢低下的田。《史記·滑稽列傳》:“甌窶滿篝,污邪滿車。” 司馬貞 索隱引 司馬彪 曰:“污邪,下地田。” 宋 範成大 《雨後田舍書事》詩:“向來矜寡猶遺秉,此去污邪又滿車。” 清 孫枝蔚 《再生詩為汪長玉賦》:“為長貴身勞,何時耕污邪?”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污邪漢語 快速查詢。
“污邪”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污邪”既可描述具體事物(如低窪田地),也可抽象指道德敗壞或精神異常,需結合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荀子》《今世說》等古籍原文。
污邪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貶義的含義,形容人或事物深受污染或帶有濁惡之氣。
污(wū)是由水部和巫部組成,總共有6畫。巫部表示巫術、邪惡,而水部表示不潔、髒污。
邪(xié)是由行部和牙部組成,總共有8畫。行部表示奔跑、沿途散發邪惡氣息,而牙部表示殘暴、咬人。
污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與信仰體系,認為有一些力量或現象帶有邪惡、混亂以及髒污的本質。
在繁體字中,污邪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污邪」。
在古代,寫污邪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較古老的版本可能會将污的水部寫作氵,而邪的牙部可能會寫作⺂。當然,這些寫法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他言辭污邪,引發了許多争議。
污邪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的組合部分,用來形容其他詞彙。例如:
- 污邪之氣:形容某人或某事散發出不潔、邪惡的氣息。
- 深陷污邪:形容人沉迷于邪惡、不潔的行為或狀态。
近義詞:髒惡、肮髒、骯髒、邪惡
反義詞:純淨、潔白、正義、純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