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殺的意思、戒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殺的解釋

戒除殺生。《嫏嬛記》卷上引《魏生禁殺錄》:“ 薛嵩 性慈戒殺,即微細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佛説戒殺,還説殺一物,要填還一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殺”指戒除殺生行為,是佛教核心戒律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倡導的慈悲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戒殺”意為禁止殺害生命,尤其強調對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嫏嬛記》等古籍,如“薛嵩性慈戒殺,即微細如虱,亦不害之”(),體現了對微小生命的保護意識。

二、佛教内涵

作為佛教五戒之首(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核心包括:

  1. 根本戒:殺人屬波羅夷罪(極重罪),不可通過忏悔消除;
  2. 輕重區分:殺動物屬突吉羅罪(輕垢罪),雖有過失但可忏悔;
  3. 護生觀:主張“衆生平等”,認為蝼蟻等動物也有求生本能,應避免傷害。

三、文化融合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儒家“好生之德”思想結合,形成特有的放生習俗。如《初刻拍案驚奇》提到“殺一物要填還一命”(),體現了因果報應觀對民間的影響。

四、實踐延伸

現代語境中,“戒殺”延伸出更廣泛含義:

提示:如需具體典籍原文或佛教戒律細則,可查看、4、8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殺的意思

戒殺是指以宗教或道德規範為依據,對殺戮行為提出警示和禁止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戒殺的部首是戈,筆畫是11畫。

來源

戒殺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和宗教思想,主要出自佛教和道教的教義。

繁體

戒殺的繁體字為戒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戒殺的字形與現代相似,但可能有一些細微的差異。

例句

1. 佛教教義強調戒殺,追求對一切生命的尊重。

2. 道教倡導以德養生,強調戒殺和無傷害的觀念。

組詞

戒律、戒除、殺戮、殺害

近義詞

禁殺、制止殺戮、克制殺意

反義詞

縱容殺戮、放任殺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