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舉行喪禮小斂時,搬移祭品。《儀禮·既夕禮》:“小斂,辟奠不出室。” 胡培翚 正義:“辟奠,謂移易之也。”
(2).泛指撤去酒食。《國語·晉語二》:“ 優施 出, 裡克 辟奠,不飧而寝。” 韋昭 注:“辟,去也。奠,置也。”
辟奠是古代喪禮中的特定儀式環節,指在殡葬過程中暫時撤去祭品的行為,主要體現對逝者的敬重與禮儀規範。其核心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字義溯源
禮儀場景
據《儀禮·士喪禮》記載,在殡葬前的“啟殡”環節(移柩出葬前),需撤去靈柩前的祭品,待下葬後再重新設奠㈢。此動作象征告别舊祭,轉入新階段的哀悼儀式。
禮制依據
周代喪禮強調“事死如事生”,撤奠與複奠的流程體現對逝者連貫的敬意。《禮記·曾子問》載:“葬既畢,乃反哭而奠”,說明辟奠是葬前過渡性儀節㈣。
民俗演變
後世喪禮中,“辟奠”逐漸融入“遷奠”“祖奠”等環節。如清代《儀禮正義》提及移柩時需“徹奠”(撤祭),實為辟奠的延續㈤。
由于“辟奠”屬古漢語專有儀禮術語,現代漢語使用極少,主要見于研究古代禮制的文獻。其釋義需結合《儀禮》《禮記》等經典及權威工具書互證,避免望文生義。
來源索引
㈠ 《漢語大詞典》第10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㈡ 《禮記正義》,鄭玄注,中華書局,2008年.
㈢ 《儀禮注疏》,賈公彥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㈣ 《禮記·曾子問》,阮元校刻本.
㈤ 胡培翚《儀禮正義》,清道光刻本.
㈥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㈦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注:因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文獻通行版本;現代工具書版本信息可于出版社官網或國家圖書館數據庫查詢。
“辟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喪禮中的祭品移置
指古代舉行喪禮小斂時,将原本擺放的祭品進行移動或調整。這一儀式在《儀禮·既夕禮》中有明确記載:“小斂,辟奠不出室。”胡培翚在注解中解釋為“移易之也”,即調整祭品位置以符合禮儀規範。
泛指撤去酒食
後引申為撤除宴席或酒食的通用表達。例如《國語·晉語二》提到:“優施出,裡克辟奠,不飧而寝。”韋昭注:“辟,去也;奠,置也。”說明此處的“辟奠”指撤去酒食。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儀禮》《國語》等典籍。
安處阪泉氏半亞辨釋不是寃家不聚頭才分蟬唱齒少雠正辍俸除貧丹府悼傷達孝腐臭過而能改和揉和事弘裕槐绶驩樂護城壕賈董建醮節介赆琛忾惜伉俠課蜜口食款狎漓猾領會緑陰陰盼刀翩其反矣披披藉藉乾冰齊格楞峥清眇青雨阙一不可軟弱十劑食椹受賂率舞束水書台聳壑淩霄町畽屯變讬僞外僑萬方微撓僞師小口銷曠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