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賞刑的意思、賞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賞刑的解釋

(1).猶賞罰。《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詩》雲:‘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不失賞刑之謂也。”《後漢書·黨锢傳·杜密》:“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 宋 魏了翁 《封事奏體八卦往來之用玩上下交濟之理以盡下情》:“目前事變雖若粗定,而禍根亂孽,元未翦除,號令賞刑,元未暢達。”

(2).敬詞。古代小民稱官長施加于自己的刑罰。《三俠五義》第八三回:“ 馬朝賢 道:‘犯人實無此事,大人如若賞刑,或夾或打,任憑刑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賞刑"是漢語中表示獎懲制度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賞"指對功績的嘉獎,包含賜予官爵、財物等激勵手段;"刑"指對罪過的懲戒,包含肉刑、流放等處罰措施。二者構成古代社會治理中"勸善懲惡"的核心制度體系,源出《尚書·大禹谟》"賞延于世,刑故無小"的治國理念。

二、詞源分析 《說文解字注》揭示其構字本源:"賞"從貝尚聲,本義為賜財勸功;"刑"從刀丼聲,本義為以刀具規範行為。二字在周代金文中已出現連用,如西周青銅器銘文載有"明賞敕刑"的治理記錄,體現早期國家管理制度。

三、古代制度應用 據《左傳·昭公六年》記載,春秋時期鄭國子産鑄刑書,将賞刑制度法典化,開創成文法先河。《韓非子·二柄》更将賞刑提升為"治國之利器",強調"賞厚而信,刑重而必"的法治原則,這一理論體系成為秦代二十等爵制與《秦律》的立法基礎。

四、權威引證 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闡釋:"賞以勸善,刑以止惡,猶陰陽之相濟也",揭示其哲學内涵。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賞刑之施,必依律令",突出其法制屬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仍保留其雙項治理内涵,《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列為曆史制度術語,主要應用于古代政治制度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賞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含義:賞罰結合

指獎賞與刑罰的統稱,強調治理中需獎懲分明。這一用法在先秦典籍中常見,例如:

二、特殊語境:敬詞用法

在古代民衆對官長的對話中,“賞刑”作為敬詞,指代上級施加的刑罰。例如《三俠五義》第八三回中,犯人馬朝賢稱:“大人如若賞刑,或夾或打,任憑刑來”,此處“賞刑”帶有對官長權威的尊重。

補充說明

  1. 曆史演變:早期側重賞罰平衡(如《後漢書》提到“賞刑得中”),後法家将其發展為系統的治國理論。
  2. 現代啟示:雖為古語,但其“賞罰分明”的理念仍適用于現代管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例,可參考《左傳》《商君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灋不體赤斤鸱鸢楚弓楚得騑辔感怆剛剛槁饫悍誕換羽移宮壺馂貨單挾藏姜太公奸軌接地及鋒而試績筐跻覽金人之緘揪睬糾聽絕妙拘束老墳勒勳蓮鈎涼水良直淩迸涖祚龍蛇之詩輪風祿祉闾右門帏鳥舟跑踏疲懦搶跪淺直齊巧求愛人命官司善聲莎塔八神機營死子騰騰兀兀田本命天頂天士通巴通可晚蠶無聲戲像銘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