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魏書·李預傳》:“﹝ 李預 ﹞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採訪 藍田 ,躬往攻掘。”
“攻掘”一詞的解釋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字面意義為“挖掘”,最早見于《魏書·李預傳》典故,指李預效仿古人采玉之法,親自前往藍田挖掘玉石的行為。如“躬往攻掘”即強調實地挖掘的動作。
延伸解讀(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成語,解釋為“積極主動地探索和開拓”,将“攻”理解為進取精神,“掘”比喻發掘機會。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義。
使用場景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gōng jué,屬于動賓結構,二字分别對應“進攻式行動”和“挖掘動作”。
建議在學術或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其本義,若需使用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說明。
攻掘是一個動詞,指的是積極地挖掘、探尋或發現信息、知識、情報等。在不同的領域中,攻掘可以有不同的含義和應用。
攻字由2個部首組成,左側部首為攴(攵),右側部首為工。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
攻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漢字字典中。攵部首代表的是行為,工部首代表的是工作、勞動。攻字的組合,形象地表示了人們通過努力工作和行動,向某個方向或目标不斷探索、挖掘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攻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攻字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根據考古發現,古時候攻字的一種寫法是一把劍上面有一個彎曲符號,表示用劍去挖掘、掘進。
1. 他攻掘了許多資料,為他的學術研究做了很多準備。
2. 這個團隊正在攻掘互聯網上的大數據,以找到市場的趨勢。
組詞:攻略、攻擊、探攻、挖掘、發掘
近義詞:挖掘、發掘、搜索、探尋
反義詞:藏匿、隱蔽、保密、保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