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痼疾。 明 楊珽 《龍膏記·訴因》:“仗仙膏頓蠲夙疾,喚起嬌娃。”
“夙疾”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早年患有的疾病或長期存在的弊病,常用來比喻長期積累的問題或隱患。由“夙”(早年、舊有)和“疾”(疾病/弊病)組成,強調問題的頑固性和時間跨度。
明代楊珽《龍膏記·訴因》中“夙疾”一詞的運用,體現了其在文學中的比喻性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例句,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夙疾指的是一種早年患有的長期不治之病,也用來形容長時間以來一直存在的難以擺脫的毛病或弊病。
夙(chū):從大部分,一筆組成。
疾(jí):從石部,九畫組成。
夙疾一詞最早見于《墨子·非樂上》:“曲工者,知之則憂,不知則樂,此夙疾也。”這裡的夙疾指的是人們心中的困擾,引申為長期不解決的問題。
夙疾的繁體字為「夙疾」,并沒有其他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夙疾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用「夙疾」這兩個字來表示。
1. 他心中的夙疾是害怕與陌生人交流。
2. 這個國家的夙疾是貧困和不公平的分配。
3. 那位藝術家的夙疾是無法擺脫對自己作品的完美主義追求。
組詞:夙病、夙願、夙怨。
近義詞:長期困擾、一直問題。
反義詞:短暫樂趣、一勞永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