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吏的意思、人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吏的解釋

(1).百姓與吏胥。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勇於殺害,人吏不聊生。” 唐 岑參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衛荊州》詩:“神仙吏姓 梅 ,人吏待君來。”

(2).官吏。《韓詩外傳》卷五:“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

(3).特指下級官吏。 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耳未嘗聞《鹿鳴》之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吏"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人"與"吏"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為"官吏與庶民",指代古代社會中的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整體。其詞源可追溯至《漢書·薛宣傳》:"人吏之治,莫過宣者",此處"人吏"指代官員群體。

從構詞法分析,"吏"專指官府基層辦事人員,如《說文解字》載:"吏,治人者也",而"人"在此作廣義群體指代。唐代敦煌變文《燕子賦》中"人吏兩邊排"的用例,則顯示該詞在唐代已衍生出特指官府差役的含義。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如中華書局《唐律疏議譯注》引《通典》條文"人吏受贓,與盜同法",此處特指地方官府中的吏員群體。需注意該詞與"吏人"存在詞序差異,《中國曆史大辭典》特别指出"人吏"強調群體屬性,"吏人"側重職業身份。

網絡擴展解釋

“人吏”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1. 百姓與吏胥
指普通民衆與基層官吏的合稱。例如唐代韓愈《順宗實錄一》提到“人吏不聊生”,岑參詩句“人吏待君來”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2. 泛指官吏
廣義上可指代官員群體,如《韓詩外傳》卷五将“人吏”描述為“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強調其職責屬性。

3. 特指下級官吏
狹義語境中多指基層或地方官吏。韓愈在《潮州請置鄉校牒》中批評“人吏目不識禮”,即指地方低級官員缺乏教化。


補充說明
“吏”單獨使用時,本義為“治人者”(《說文解字》),即管理民衆的官員,漢代後多指低級官吏或吏卒。而“人吏”的複合結構在不同文獻中側重不同,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鞭勵彼此彼此冰挂篦頭鋪憧憧牀垂春潮蠢物調疾低簌法身風高鈎玄關郡貴意歸于還辔睆睆會家不忙夾帶膠臘劇辭抗隱赉賞雷霆之怒靈昧六傅流愒鹿筋蟒衣玉帶魔方霓襟偶成謙和前親晚後傾仆跂聳人頭稅阮鹹入頭三面羅上層建築上屆上木驢師道飾法使伶食邑失載首實稅人場說法隨車夏雨泰山府君脫懶王庾穩打穩紮物師小猢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