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p hands] 見“合十”
合掌行禮
(1).*********合兩掌于胸前,表示虔敬。一般人亦借以表示虔誠或敬意。 南朝 梁 沉約 《齊禅林寺尼淨秀行狀》:“恒多東向視,合掌向空。”《西遊記》第五二回:“那 比丘尼 至佛前合掌道:‘ 孫悟空 有事,要見 如來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遇一遊僧合掌曰:‘公至此何事?’”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五:“我無有言說,我隻合掌贊美你們的純潔與偉大。”
(2).謂詩文中對偶詞句的意義相同或相類。《朱子語類》卷九五:“正義不謀利在處事之先,明道不計功在處事之後。如此看可否?曰:‘恁地説也得。他本是合掌説,看來也須微有先後之序。’”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耿湋 《贈田家翁》詩:‘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閒。’此寫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語拙,‘朝’、‘晝’二字合掌。若作‘田家閒晝雨,蠶屋閉春寒’,亦是 王孟 手段。”《紅樓夢》第七六回:“ 黛玉 不語點頭,半日遂念道:‘人向 廣寒 奔。犯鬥邀牛女,’ 湘雲 也望月點首,聯道:‘乘槎訪帝孫。盈虛輪莫定,’ 黛玉 道:‘對句不好,合掌。’”
(3).猶相會。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媒合》:“應難量,浮萍蹤跡多漂蕩,何時合掌。”
(4).比喻相符合。 清 李漁 《憐香伴·倩媒》:“這話説來有些合掌。”
“合掌”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層面:
合掌(又稱合十)指将兩手掌心相對合并,通常置于胸前或心口處,是一種表達敬意、虔誠或祈禱的身體語言。其核心意義為:
在佛教中,合掌是重要禮法,蘊含哲學與修行意義:
在古詩文創作中,“合掌”指對仗句中出現同義重複,被視為修辭瑕疵。
例如:
“合掌”既是肢體語言,也是哲學符號,其意義隨語境變化:
合掌是指掌心相互貼合,手指也相互連接的手勢。它通常作為一種禮貌的表示,用于向他人表達敬意或祈禱。
合(亼)- 掌(手)
合的部首是亼,筆畫數為6;掌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11。
合掌最早源自佛教,作為一種虔誠的表達方式。它代表了對佛祖或其他神靈的崇敬和祈禱。
合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合掌」,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合掌的漢字寫法與現代一樣,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對着佛像合掌祈禱。
2. 在見到長輩時,我們習慣合掌行禮。
合掌禮、合掌祈禱、合掌鞠躬。
合十、雙手合十。
分開手指、張開雙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