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晉書·陸雲傳》:“﹝ 雲 ﹞至一家,便寄宿,見一年少,美風姿,共談《老子》,辭緻深遠。向曉辭去。” 唐 王昌齡 《宿裴氏山莊》詩:“西峰下微雨,向曉白雲收。” 宋 柳永 《受恩深》詞:“助秀色堪餐,向曉自有真珠露。”
“向曉”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向曉”是一個具有明确時間指向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仍用于書面表達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臨近天亮、拂曉将至的時段,具體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時間節點
指黑夜将盡、曙光初現的時刻,即天快亮的時候。
例:王維《宿鄭州》詩:“明當渡京水,昨晚猶金谷。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向曉東風急,客帆遙未停。”(描寫拂曉前東風驟起,行船未歇的景象)
動态過程
隱含“趨向黎明”的動作性,強調從深夜過渡至破曉的時間推移。
例:《晉書·陸雲傳》:“(雲)夜行迷路,望一火光而趨之,至一家寄宿。主人見其非常,密報官。明旦,官員至,雲已向曉辭去。”(指陸雲在天将亮時離開)
《漢語大詞典》(第3卷,第156頁)
向曉:xiàng xiǎo。天快亮時。
引《宋史·禮志》:“帝宿齋于文德殿,向曉,詣景靈宮行禮。”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748頁)
向曉:接近天明。
引歐陽修《漁家傲》詞:“窗下和香封遠訊,牆頭飛玉怨鄰箫。夜來閑為梅花醉,向曉蝶愁蜂也避。”
“向曉起來,隻見魯智深提着禅杖,徑奔山門外來。”(金聖歎評本)
“約摸有向曉時分,伯夷和叔齊被腳步聲驚醒。”(現代白話文用例)
參考資料
“向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向曉指拂曉,即天剛亮的時候,表示夜晚即将結束、天色開始轉明。該詞由“向”(朝向)和“曉”(天亮)組合而成,強調時間接近清晨的狀态。
古代典籍
詩詞用例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常見于描述自然景色、時間推移或離别場景,帶有古典韻味。例如:“向曉時分,山間薄霧漸散。”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擺隊八仙過海播名不認親不自覺滄州呈驗叢萃誕說捯根兒堵塞漏卮放射性發隱擿伏豐裕格得供料跪起酣鬯黑溲溲花消花甎诘诘究九稅絶氣苛止孔偕兩回事獵名洛蜀路人胪腫冥奧迷傷下蔡莫侯泥守暖帽陪祭庀役潑家私黔江千裡及鉛椠三澣三謝上南落北善男子使用價值受知同期抟謎腿事退食從容違代未有誣讕烏藍下鼎翔陽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