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慰。《南史·鄧琬傳》:“ 明帝 欲綏慰人情,遣吏部尚書 褚彥回 至 武檻 ,選用将帥以下。”《新唐書·楊恭仁傳》:“ 恭仁 久乘邊,習種落情僞,悉心綏慰,由 蔥嶺 以東,皆奉貢贄。”
“綏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綏慰”意為撫慰、安撫,指通過關懷或行動使他人情緒穩定、内心安甯。
例如《南史·鄧琬傳》提到“明帝欲綏慰人情”,即通過安撫手段緩和局勢。
單字結構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多用于政治或軍事場景,描述統治者或将領對民衆、邊疆的安撫行為。例如: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近義詞如“安撫”“慰藉”更口語化。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的釋義,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參考《南史》《新唐書》等史書原文。
綏慰(suí wè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安撫、安慰、安靜、舒緩等。它在漢語中表示通過某種方式緩解、平息或安撫不安、緊張的情緒或狀态。
綏字的拆分部首是纟(纟為繩字旁),慰字的拆分部首是心。綏字共有8畫,慰字共有13畫。
綏字由繩字旁和且字組成。繩字旁表示與繩索、束縛或牽引有關,且字表示平靜、安定。慰字由心字旁和尾字組成。心字旁表示與情感有關,尾字表示末端或結束。因此,綏慰表示通過某種方式使緊張的情緒達到平靜、舒緩的狀态。
綏慰的繁體字為綏慰。
在古時候,綏字的寫法為綏,慰字的寫法為慰。
1. 在她傷心的時候,朋友的細心關懷起到了綏慰的作用。
2. 那位領導人的演講給國家帶來了綏慰,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3. 這首安靜的音樂真能綏慰我的疲憊心靈。
綏慰的常見組詞有綏靖、慰藉、綏甯、慰問等。
綏慰的近義詞有安慰、安撫、撫慰、勸慰等。
綏慰的反義詞可以是激怒、激動、煽動等,因為綏慰是平穩、舒緩的狀态,而激怒、激動、煽動則表示引起緊張、不安的情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