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牍的意思、禀牍的詳細解釋
禀牍的解釋
亦作“禀牘”。呈給上級的文書。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承事上司》:“或因要務,應修禀牘,更須悉白情事。”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公牍>序》:“曰詳文,曰稟牘,皆以下官告其上官者也。” 姚琮 《史緻谔的檔案說明》:“内容為 史緻谔 禀牍的底稿,可供研究 太平天囯 史者參考。”
詞語分解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牍的解釋 牍 (牘) ú 古代寫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書信)。案牍。 古代樂器名。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禀牍”是古代公文中下級向上級呈報的正式文書,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詞結構:由“禀”和“牍”組成,其中:
- 禀(bǐng):本義為“賜谷”,後引申為“向上級報告”。
- 牍(dú):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代指文書。
- 發音:bǐng dú(上下結構)。
- 核心含義:下級呈遞給上級的公文,多用于請示、彙報或申請事項。
二、曆史應用
- 文書形式:包括奏章、呈文等,需詳細陳述事務内容,如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提到“應修禀牍,更須悉白情事”。
- 使用場景:常見于官員向朝廷或上級機構提交工作報告,例如清代薛福成将“禀牍”歸類為“以下官告其上官”的正式文件。
三、延伸說明
- 文獻價值:禀牍底稿是研究曆史事件的重要資料,如姚琮提及的《史緻谔的檔案》中禀牍内容可參考太平天國史研究。
- 相關詞彙:
- 禀報:動詞,指向上級口頭或書面彙報。
- 禀賦:由“禀”延伸,指先天賦予的才能。
四、現代關聯
現代公文中雖無“禀牍”一詞,但其功能類似“請示報告”“呈批件”等,體現了層級彙報制度的延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向上級上報并陳述事情情況的文書。下面分别來解釋禀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禀牍的拆分部首是禀(bǐng)和牍(dú),其中禀部表示有關事情向上級報告,牍部表示書寫。禀部的拼音讀音是bǐng,它表示上報、呈遞等含義,牍部的拼音讀音是dú,它具有書寫、文書等意思。禀有福字部首的意思,而牍由片和子組成,共計12個筆畫。
來源:
禀牍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它在《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中有相關的記錄和解釋。它們作為漢字語言的一部分,一直被傳承并沿用至今。
繁體:
禀牍的繁體字形為「稟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禀牍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禀的古代寫法為「稟」,牍的古代寫法為「簿」。雖然寫法有所變化,但詞義相同。
例句:
1. 昨天我寫了一份禀牍,向上級彙報了我們的項目進展情況。
2. 他負責整理禀牍,确保每份文書都準确無誤。
組詞:
禀牍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如禀牍表、禀牍文、禀牍人等。
近義詞:
禀牍的近義詞包括奏牍、上禀、報告等,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替代。
反義詞:
禀牍的反義詞包括隱瞞、回避、掩蓋等,這些詞語與禀牍的含義相反,表示不向上級報告或隱瞞事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