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暮景桑榆的意思、暮景桑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暮景桑榆的解釋

日暮時,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桑榆,古人以為是日所入處。見《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桑榆之陰不居” 唐 李善 注。 元 宮天挺 《範張雞黍》第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峥嶸氣象。可正是樂極悲生,今日個泰來否往。” 明 徐霖 《繡襦記·馳驿認丞》:“七十為官,七十為官,暮景桑榆汗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暮景桑榆”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漢語成語,常用于比喻人的晚年時光。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暮景桑榆”由“暮景”和“桑榆”兩部分組成:

  1. 暮景:指傍晚的景色,引申為人的晚年境況。
  2. 桑榆:字面指桑樹和榆樹。古人觀察到日落時,夕陽餘晖常照在桑樹和榆樹的樹梢上,故“桑榆”被用來借指日落之處,進而比喻人的晚年。

二、語源分析 該成語的意象主要源于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文學化的表達:

  1. “桑榆”的日落意象:其核心來源于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後漢書·馮異傳》中的名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意指早晨失去的,傍晚補回來。後比喻在某一方面有所失,在另一方面有所得。)這裡的“桑榆”明确指代日落時分和晚年。
  2. 文學作品的運用:後世文人廣泛運用“桑榆”象征晚年。例如,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東隅已逝,桑榆非晚。”(雖然早年的時光已經逝去,但珍惜晚年歲月,為時還不算晚。)進一步強化了“桑榆”與晚年的關聯。
  3. “暮景”的融入:“暮景”本身即指黃昏景象,與“桑榆”的意象高度契合,兩者結合形成“暮景桑榆”,更集中、更生動地描繪了晚年的圖景。這一組合在曆代詩詞和文學作品中逐漸凝固為固定成語。

三、引申義與用法

四、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引用來源:

  1. 《後漢書·馮異傳》 - 漢典 -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提供典故出處)
  2. 王勃《滕王閣序》 - 古詩文網 -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提供文學運用例證)
  3.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 - 漢典 - 桑榆 (提供權威詞典釋義及書證)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現代漢語詞典 (提供現代規範釋義)
  5. 《古代漢語詞典》 - 國學大師 - 古代漢語詞典 (提供古漢語專門釋義及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暮景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及延伸解釋如下:

  1. 字面與比喻義
    字面指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的黃昏景象()。比喻人到晚年的時光,或事物衰敗、接近終結的階段()。其中“桑榆”源于古人認為日落時太陽位于桑榆樹間,故代指晚年。

  2. 出處與演變
    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曹植《贈白馬王彪》:“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以及南朝蕭統《文選》中劉铄的詩句()。元代宮大用雜劇《範張雞黍》用“暮景桑榆”形容老年,并延伸出“樂極生悲”的意境()。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桑榆暮景()、風燭殘年、遲暮之年(),均強調晚年或衰微階段。
    • 反義詞:如“旭日東升”,象征新生或興盛()。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既描述自然黃昏景象(如“願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時”),也借景抒情表達對人生暮年的感慨()。

  5. 注意事項
    該成語存在兩種常見形式:“暮景桑榆”與“桑榆暮景”,二者含義一緻,屬同源異序()。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洲八舍兵要地志采衛廛邸裳裳秤铊眵眼道喜東南内翻嘴風流才子割棄鼓秋還年卻老懷舊浣滌華歲魂想昏醉減勒見義當爲雞爛嘴巴硬擊射拘罷讵得蠟檄練行尼俚鄙戾戾吏事率爾成章曼暖楙遷馬蹄鼈沒代排辦骈體文普通人鋪卧诮然挈領寝穴卻火雀人柳騷攪聖鼓聲名大噪十八路試本淑質酸懷天旋地轉通精通石委廢先夫鄉帥閑接稅協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