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即且的意思、即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即且的解釋

即蝍蛆。蜈蚣的别名。《史記·龜策列傳》:“蝟辱於鵲,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 張守節 正義:“即,津日反。且,則餘反。即吳公也。狀如蚰蜒而大,黑色。”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六:“ 莊子 言:‘即且甘帶’。即且,蜈蚣;帶,蛇也。” 清 曹寅 《再題樸仙畫五毒圖》詩:“跂跂胍胍善緣壁,即且甘帶鼄羅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即且”是古代漢語中對蜈蚣的别稱,多見于古籍及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即且”指蜈蚣的别名,也寫作“蝍蛆”。這一用法在《史記·龜策列傳》等文獻中均有記載,例如:“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張守節注解為“即吳公(蜈蚣)也,狀如蚰蜒而大,黑色”。

  2. 古籍例證

    •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提到:“莊子言‘即且甘帶’。即且,蜈蚣;帶,蛇也。”說明“即且”是蜈蚣的古稱,并以蛇為食。
    • 清代曹寅的詩句“即且甘帶鼄羅織”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3.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即且”已極少使用,僅作為古語或文學化表達存在,日常交流中多用“蜈蚣”一詞。需注意與“既且”(表示“既然”)區分,後者是文言連詞,與“即且”無關。

“即且”是蜈蚣的古代别名,多見于史書、筆記及詩詞中,現代僅用于特定語境或學術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且

即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包括“即”和“且”兩個字。

即(jí)的拆分部首是“卩”和“口”,它的總筆畫數是八畫。源于古代篆書風格,表示“立即”、“馬上”等含義。

且(qiě)的拆分部首是“一”和“丨”,它的總筆畫數是五畫。源于古代篆書風格,表示“并且”、“而且”等含義。

即且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它來自佛教詞彙,表示“立即,馬上”;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來自古代文言文的用法演變而來,表示“并且,也”。然而,這兩種說法都有些争議。

即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即且」,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即且在古代寫法中的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然而,由于缺乏确切的曆史記錄,在古代寫法方面沒有準确的資料可供參考。

一些使用即且的例句包括:

1. 他即且身體健康,而且聰明過人。

2. 我即且去超市買東西,還要去銀行取錢。

即且的近義詞包括“而且”、“并且”等,表示兩個或多個事物之間的連續性或遞進關系。反義詞則可能是“隻是”、“但是”等,表示對比或限制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