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即且的意思、即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即且的解釋

即蝍蛆。蜈蚣的别名。《史記·龜策列傳》:“蝟辱於鵲,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 張守節 正義:“即,津日反。且,則餘反。即吳公也。狀如蚰蜒而大,黑色。”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六:“ 莊子 言:‘即且甘帶’。即且,蜈蚣;帶,蛇也。” 清 曹寅 《再題樸仙畫五毒圖》詩:“跂跂胍胍善緣壁,即且甘帶鼄羅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即且"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蟲》:"蒺蔾,即且",東漢郭璞注為"似蝗而大腹長角,能食蛇腦",指代蜈蚣類毒蟲。該詞由"即"與"且"兩個會意字構成:"即"甲骨文象人就食之形,本義為接近;"且"甲骨文形似祭祀禮器,含連接之意,二字組合強化了動作的即時性與連續性。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即且乃蟲屬聯綿詞,不可拆解",說明其作為雙音節單純詞的特性。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歸類為"古代蟲名",與"蝍蛆"形成異形詞關系,均指向蜈蚣科毒蟲。

在典籍使用方面,《莊子·齊物論》"即且甘帶"的記載,通過司馬彪"帶謂蛇也"的注解,印證了該詞特指食蛇類節肢動物的生物特性。這種跨文本的互證體系,确立了該詞在傳統訓诂學中的确切含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即且”是古代漢語中對蜈蚣的别稱,多見于古籍及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即且”指蜈蚣的别名,也寫作“蝍蛆”。這一用法在《史記·龜策列傳》等文獻中均有記載,例如:“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張守節注解為“即吳公(蜈蚣)也,狀如蚰蜒而大,黑色”。

  2. 古籍例證

    • 明代陸容《菽園雜記》提到:“莊子言‘即且甘帶’。即且,蜈蚣;帶,蛇也。”說明“即且”是蜈蚣的古稱,并以蛇為食。
    • 清代曹寅的詩句“即且甘帶鼄羅織”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3.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即且”已極少使用,僅作為古語或文學化表達存在,日常交流中多用“蜈蚣”一詞。需注意與“既且”(表示“既然”)區分,後者是文言連詞,與“即且”無關。

“即且”是蜈蚣的古代别名,多見于史書、筆記及詩詞中,現代僅用于特定語境或學術讨論。

别人正在浏覽...

闆榦奔忙脖梗子不像話不効不餍才疏意廣蒼華抄送舛錯處守玳瑁打如意算盤點簇底墒低首下氣貳使梵王家非訾各白世人緪索還海何家紅洪施後聖鹄恭監地焦情楷式苛濫坑三姑空村孔德蘭亭春厱諸廉價淩淩龍性難馴落葉缪誤拟斥牛膠旁面骈峙谸谸樵童勤任融和骀蕩聲名大噪失中漱玉孫叔貪躁忒殺條律通籌穨毀頑意維系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