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端的意思、旄端的詳細解釋
旄端的解釋
尾端。《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附駔驥之旄端,軼歸鴻於 碣石 。” 李周翰 注:“亦猶蠅附驥旄,以過歸鴻之飛而及 碣石 。”
詞語分解
- 旄的解釋 旄 á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将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旄 à 古同“耄”,年老。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網絡擴展解釋
“旄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尾端”,即物體的末端部分。例如古代旗幟或馬尾的末端。
- 結構:由“旄”(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和“端”(末端)組成,均為左右結構。
2.出處與引經據典
- 出自《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中的例句:“附駔驥之旄端,軼歸鴻於碣石。”
李周翰注釋為:“亦猶蠅附驥旄,以過歸鴻之飛而及碣石。”
此句以“蠅附馬尾”比喻借助他人之力達成目标,強調“旄端”的借代作用。
3.應用與示例
- 文學比喻:常見于古典文學中,用于形容依附強者或借助外力實現目的,如“附骥旄端”即指依附賢者或權勢者的餘蔭。
- 現代延伸:可用于比喻事物發展的末端階段或次要部分,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旄端”一詞源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比喻性語境,需結合具體文意理解。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研究資料,可參考《廣絕交論》及曆代注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旄端》的意思
《旄端》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指的是指向前遠方的瞭望、标志或信號。旄是一種古代的軍旗,而端則表示方向穩定、準确。這個詞語常用來比喻具有戰略眼光、遠見卓識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旄端》的拆分部首是方,筆畫數為5。
《旄端》的來源
《旄端》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作為一個形象的修辭手法,用來比喻眼光獨特、見解高遠的人。後來逐漸被人們引申為一種美德的象征,用來形容具有格局、眼界和遠見的人。
《旄端》的繁體形式
《旄端》的繁體形式為「旄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旄端》的部分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義基本保持一緻。
《旄端》的例句
1. 他對市場走勢的把握總是準确無誤,真是具有旄端之志。
2. 這位企業家思維開闊,能夠洞悉未來的風向,确實是具有旄端之見。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旄旂、旄頭、前端、神魂飄蕩。
近義詞:英明、睿智、高瞻遠矚。
反義詞:短視、目光短淺、固步自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