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次辂的意思、次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次辂的解釋

亦作“ 次路 ”。副車。《書·顧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禮記·禮器》:“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享 子展 ,賜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賜 子産 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 杜預 注:“先路、次路皆王所賜車之總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次辂”是古代禮制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次辂”亦作“次路”,指副車,即主車之外的備用車輛,常用于禮儀場合或賞賜。與“先辂”(主車)相對,體現等級差異。

二、文獻引證

  1. 《尚書·顧命》記載:“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說明其在宮廷儀式中的擺放位置。
  2. 《禮記·禮器》提到“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表明次辂的裝飾規格低于主車(大路)。
  3.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鄭國子産受賜“次路再命之服”,而子展受賜更高規格的“先路”,反映次辂作為賞賜物時與官職等級的關聯。

三、禮制背景
次辂的用途與禮制等級密切相關。據杜預注解,“先路”“次路”均為周王賜車的總稱,但次辂規格較低,通常賜予次一級的官員,如《左傳》中子産的官職低于子展,故受賜次辂。

“次辂”是古代禮儀制度中象征身份與等級的副車,常見于文獻記載的儀式、賞賜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次辂(cì lù)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下面是關于此詞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次辂的部首是車,并且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 次辂是從《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引申而來:“不踰次辂而越軌者,吾不與為親。”其中的“次辂”表示一種行車的限度,即指軌道之内。後來此詞也被引申為在規定範圍内行動。 繁體: 次轆是次辂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次辂的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方式隨着時間的變遷而有所變化。然而,在本次回答中,我們隻提供現代的寫法。 例句: 1. 他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決心不踰次辂而越軌。 2. 我們應該遵守規則,不要踰次辂行事。 組詞: 次辂可以作為一個詞語獨立使用,不常用于構成其他複合詞。 近義詞: 與次辂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不越軌、守紀律、恪守規則。 反義詞: 與次辂意思相反的詞語包括:踰軌、違規、超越限度。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解釋,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