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然陳列。形容有威勢的樣子。《文選·顔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教迄已優洽。” 張銑 注:“武事肅然陳列,文化盡已優洽。”
“肅陳”一詞根據不同語境和來源,存在兩種主要解釋:
源自《左傳·僖公十四年》“肅陳舊,以待新”,意為清除陳舊思想、觀念或制度,推動社會進步。這一解釋強調破舊立新的社會意義,例如:
多數低權威來源(如、6、7)将其拆解為“肅然陳列”,形容莊重威嚴的陳列姿态。例如:
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優先參考權威典籍或詞典釋義,避免歧義。
《肅陳》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整頓和清理陳舊的事物或觀念,使之煥然一新。它強調整治和改進,以提高事物的效率和質量。
《肅陳》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肅(肄)和陳。肅(肄)的部首是⺼,共7畫;陳的部首是⻍,共9畫。
《肅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成公元年》。在古代,它主要用于描述國家或組織整頓内政,改進管理的情況。隨着社會的發展,它也開始用于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義。
《肅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肅陳」。
古代漢字中,《肅陳》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肅的古代寫法為「肄」,陳的古代寫法為「陳」。
1. 領導要肅陳舊的工作作風,推動整個團隊進步。
2. 他肅陳房間中的淩亂,使之變得幹淨整潔。
- 肅清:整頓并清除積存的問題。
- 肅穆:恢複莊嚴、肅靜的氣氛。
- 整肅:整理整頓,糾正錯誤。
- 肅清:清除和清理幹淨。
整頓、整理、整治。
放縱、寬松、松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