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銀。 唐 呂岩 《七言》之四六:“喜遇汞珠凝正午,幸逢鉛母結重玄。”
“鉛母”是一個古代文獻中出現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鉛母(拼音:qiān mǔ)指銀,屬于古代煉丹術或道教文獻中的隱語。該詞常見于唐代詩人呂岩(呂洞賓)的《七言》詩句中,例如:“喜遇汞珠凝正午,幸逢鉛母結重玄”。
象征意義
在道教煉丹術語中,“鉛”和“汞”常被用來象征陰陽或煉丹材料,而“鉛母”特指銀,可能與銀的色澤、金屬屬性或煉丹過程中的作用有關。
文獻出處
該詞主要見于唐代呂岩的詩作,例如《七言》第四十六首,詩句通過“汞珠”“鉛母”等意象,暗喻煉丹術中的物質轉化與修行境界。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鉛母”已非常用詞彙,僅作為古漢語或特定文獻中的術語被提及。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化背景,可參考《道藏》或唐代煉丹術文獻,其中常涉及此類隱喻表達。
《鉛母》是指古代印刷術中鉛字的鑄造和制作過程中所使用的鉛模,也稱為鉛闆、鉛模子。它具有字形精細、易于刻制和使用的特點,在古代印刷術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鉛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金(部首:钅)」、「女(部首:女)」、「目(部首:目)」和「口(部首:口)」。
它的總筆畫數為25畫,具體拆分為「金」(8畫)、「女」(3畫)、「目」(5畫)和「口」(9畫)。
《鉛母》一詞來源于古代印刷術時期,當時使用鉛字進行印刷。鉛字是由鉛錫合金鑄造而成,因其易于熔化和澆鑄,并且可以制作出形狀精細的字形,因此被廣泛應用在印刷行業中。
《鉛母》的繁體字為「鉛模」,其中「鉛」是指鉛,而「模」是指模具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中,「鉛母」一詞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為「鉛母」,「鉛」是指鉛,「母」是指模具。
1. 他的手藝很高超,能夠制作出精緻的鉛母。
2. 這家印刷廠使用的鉛母技術獨特,印刷出的字體清晰可見。
1. 鉛字:指用鉛錫合金鑄造成的印刷字。
2. 母坯:指印章制作過程中用于塑造印章原型的坯料。
3. 鉛闆:指印刷術中用于放置鉛字的平闆。
1. 鑄版:指用鉛字或其他金屬字體進行印刷排版的過程。
2. 鉛模:與「鉛母」意思相同,指用于鑄造鉛字的模具或模型。
與「鉛母」相對的反義詞并不常見,可以用「電子排版」作為一種反義表達,因為在現代印刷術中,電子排版取代了傳統的鉛字排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