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辟的意思、大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辟的解釋

[capital punishment;sentence of death;crime punishable by death] 古代五刑之一,死刑

惟大辟無可要,然猶質其首。——清· 方苞《獄中雜記》

詳細解釋

古五刑之一,謂死刑。《書·呂刑》:“大辟疑赦,其罰千鍰。” 孔 傳:“死刑也。” 孔穎達 疏:“《釋詁》雲:辟,罪也。死是罪之大者,故謂死刑為大辟。”《漢書·禮樂志》:“自京師有誖逆不順之子孫,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絶,繇不習五常之道也。” 宋 蘇轼 《拟進士對禦試策》:“ 夏 禹 之時,大辟二百, 周公 之時,大辟五百,豈可謂 周 治而 禹 亂耶?” 郭沫若 《海濤集·跨着東海(三)》:“就在那‘三·五’事件之後,國内又流布過這樣的謠傳,以為我被 日本 政府遞解回國,已經遭了大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辟是中國古代對死刑的統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大辟是古代五刑(墨、劓、刖、宮、大辟)中最嚴厲的刑罰,特指死刑。其名稱源于“死是罪之大者”,故稱“大辟”。


二、曆史演變

  1. 隋以前:大辟為死刑通稱,包含多種處決方式,如斬首、腰斬、車裂等。
  2. 周代:分為七等,包括斬首、棄市(公開處決)、焚刑等。
  3. 秦代:執行方式更殘酷,如鑿颠(鑿頭骨)、抽脅(抽肋骨)、镬烹(煮死)等。
  4. 隋唐後:五刑制度調整,“大辟”一詞逐漸被“死刑”取代,但概念延續。

三、文獻記載


四、現代含義

現代語境中,“大辟”多用于曆史或文學描述,指代死刑或極嚴厲的懲罰,實際法律術語已不再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刑罰形式,可參考《漢書·刑法志》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嚴肅、莊重的氣氛或場合。它由辶部和白部組成,辶是表示行走的意思,白則表示明亮的意思。總共有11畫,辶部占了8畫,白部占了3畫。 大辟這個詞來源于古代對重要事情的處理方式,尤其是在官員面前。在古代官員處理重要事情時,會舉行一種莊重的儀式,即所謂的“大辟”。這種儀式以威嚴莊重為特點,目的是确保事情能夠得到正确的處理,并且有利于各方面的公正。 《大辟》在繁體字中保持相同的形式和意思,所以在繁體字中寫作“大辟”。 古代寫漢字的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大辟在古代稱為“夲”,是由兩個“夬”合并而來的。 以下是大辟的例句: 1. 這個會議的氣氛非常大辟,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覺。 2. 在古代,官員在處理重大案件時,都會舉行大辟儀式,以确保公正處理。 3. 這場比賽的裁判嚴肅認真,給人一種大辟的感覺。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大會、大氣、大典。 近義詞包括:莊重、肅穆、莊嚴。 反義詞包括:輕松、活潑、隨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幫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